-
锤炼词句,让语言更灵动
-
作者:冯述田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语言 灵动 动词 阳光 句式 自行车 词句 词语 选择
-
描述:【一技】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王安石在写诗时,一开始写出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诗句,然后觉得其中的"到"
-
反义词语的两种修辞作用:浑括和相反相成
-
作者:陈淑静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义词 修辞作用 正言若反 修辞效果 修辞方式 淡妆 张先 对立两极 吴澄 语言
-
描述: 提到反义词语的修辞作用,人们会马上想到用以构成对比,对偶(反对)、反衬、反语和仿拟等等,对浑括和相反相成却不大注意。但是,它们在语言实际中却很常见,而且有独特的修辞效果,因此应予以重视
-
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
纯虚词是赏析语言的另一个抓手
-
作者:李筱俐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虚词 语言 赏析 抓手 注意力 形容词 王安石 “绿”
-
描述:赏析语言应从实词、虚词两项着手,然而,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实词上,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揣摩上,王安石一句脍炙人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拍案叫绝,可惜忽略了其中的虚词。其实,王诗中
-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
-
两种文化的背后
-
作者:王利器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种文化 颜氏家训 红楼梦 王安石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北京大学 水浒 复连 解释 西藏
-
描述:这个问题,是我积年通过体验和感受,逐渐形成的初步观点,爱最录之,以为他日治两种文化之要删。一霍克思译《红楼梦》当年,日寇投降,北京大学复员,我应聘
-
再读《牡丹亭》
-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既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
《牡丹亭·惊梦》两种译文的比较研究
-
作者:刘重德 来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译和汪译 张译和汪译 三字翻译原则 三字翻译原则 评论 评论
-
描述:本文作者对《牡丹亭》第10出《惊梦》的两英语译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信达切"三字原则对其中8处作了评论。总的说来,汪译优于张译。
-
先秦音乐史研究的两种基本资料
-
作者:李纯一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史 文献资料 基本资料 考古资料 考古发现 实物资料 《周礼》 文化人类学 汉文献 社会历史背景
-
描述:先秦音乐史研究的两种基本资料李纯一任何历史(包括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都是特定事物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矛盾运动过程,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工程。某一特定历史由于它所处时空条件之不同,它所涉及
-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
描述: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