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03)
报纸(385)
学位论文(61)
会议论文(41)
图书(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55)
地方文献 (330)
地方风物 (71)
非遗保护 (29)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7)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3(123)
2010(142)
2009(122)
2006(68)
2001(46)
1999(42)
1998(41)
1997(34)
1994(38)
1939(1)
按来源分组
中国钓鱼(7)
高校地质学报(3)
今日科苑(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宋代文化研究(2)
云南省政府公报(1)
山东美术出版社(1)
商务印书馆(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
可乐(1)
腐的创始人及其制法
作者:林传和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始人  绿豆淀粉  磨豆腐  王安石  江西赣州  政治家  庖厨  文学家  炸豆腐  肯定符 
描述: 北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两次出任宰相.他的家中有一庖厨,江西赣州人,叫曹春仔.王宰相喜食豆腐,爱吃软嫩食物,曹庖厨便经常给他做豆腐吃.可是豆腐吃多了也觉乏味,王宰相就命人传曹庖厨换换口味.曹庖厨情急之中在厨房里
王安石与
作者:李玉林  来源: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鱼肉  赣南  豆腐  熟肉丸    淮山  金黄色  金钱  鸡蛋 
描述:山粉(或地瓜粉)、鸡蛋、清水、盐等,使劲搅拌打匀。锅内放油,待油八成热时,将茸用手挤出一粒粒小肉丸入锅,炸成金黄色即可。,肉丸熟后成扁圆形状,因此叫饼。响铃饼做法如下:将鱼肉、瘦猪肉
相山铀矿田横矿床的成因归属
作者:张万良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岗斑岩  花岗斑岩  斑岩铀矿床  斑岩铀矿床      相山  相山 
描述:岩,但潜火山岩本身概念太复杂,实际上不便运用.相山铀矿田边部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与其说是潜花岗斑岩(潜英安斑岩),不如说是花岗斑岩(英安斑岩).横矿床是斑岩铀矿床.
响水工程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作者:庄再明  来源:四川水力发电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破坏准则  围岩稳定  敏感性分析 
描述:本文简述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工程地质环境,应用张性破坏准则,对洞室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围岩稳定敏感性分析,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诗、画、情的完美融合——韦应物《滁州西》赏析
作者:魏永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滁州  韦应物  王安石  “动”  境界  山水田园诗  构想  古代诗歌  景物  艺术经验 
描述: 独怜幽草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春光明媚、万物勃发之时,诗人不是像常人一样趋鹜于万紫千红的繁华处争春赏光,而是独步于幽静朴拙的山涧边寻闲探幽。边绿草,惹人
宋诗话举要(三)--托即兴
作者:佳民  来源:渔业经济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隐喻  黄庭坚  宋诗  王安石  政治讽刺  即景抒情  渔船  鲤鱼  黄州 
描述: 宋诗有关渔()的内容,大量地是托即兴的诗篇。即在游览山水胜迹,即景抒情,观感之作。但其中也不乏政治讽刺或发牢之类的隐喻。如苏轼政治上失意之后,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
同是咏“” 寓意不同——品味两首咏“”诗
作者:傅望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诗  寓意  王安石  《鱼儿》  白居易    文学评论 
描述:意蕴,借“”说理的深刻寄寓。
书欲寄何由达
作者:沈鸿雁  来源:中国邮政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花  油漆涂饰  晏殊  池塘  院落  宋代  寓意  禁烟  远山 
描述:子不再遇见了,坐在美丽车厢里的人如同峡云不知漂到何处去了,只好任凭她去到哪里,我和她会见的地方是在月光如水的梨花院里,那正是春风和煦的柳絮池边。后来到了夏天,院里梨花落了,晚上出
苏轼狱中食
作者:任野  来源: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眉山县  四川省  乌台诗案  御史  政治生涯  前途未卜  御史台  重要作用 
描述: 苏轼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与弟苏辙同登进士第。仁宗在策试制举人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二文士,即轼与辙,怨我老矣,将留给子孙用。”神宗熙宁时王安石行新法,苏轼上书论其不便,自请出外。通判
奇怪的应是丁鱥
作者:余华峰  来源:中国钓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钓鱼》  额尔齐斯河  文章 
描述: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是重唇,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