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精神货郎”——吴炳
作者:陈新洲 皮曙初 詹国强  来源:半月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精神货郎”——吴炳
以学养──致韩寒同学
作者:商友敬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寒  学养  钱钟书  少年儿童  不及格  高中生  理科知识  王安石  成长和发展  好学深思 
描述:以学养──致韩寒同学
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改革
作者:熊承涤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材改革  《字说》  《周礼》  政治改革  《宋史》  《宋元学案》  《春秋》  断烂朝报  《诗》 
描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在北宋神宗时期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是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下的产物。为了有效地进行政治改革,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如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经世应务”的实用人才,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发展专科教育,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及其内容等。特别
中产阶级应是购房的主力军
作者:陈夏钢  来源:金融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产阶级应是购房的主力军
多练得笔生花
作者:桂州女  来源:学语文(B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北宋  小学  语文  阅读指导  写作指导 
描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名叫《梅花》的诗,在我国几乎是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背诵的。它的作者是我国北宋的大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王安石。
善于学习善于治国
作者:许木咏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向西方学习  吉田茂  王安石  日本人  博物馆藏品  治国  民族  考古发现  明治维新  玛雅文明 
描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王安石《文集》——题记世界的机遇只是留给善于学习的民族。考古发现的玛雅文明,至今仍有不可破解之迷,数千年的文明令人不可思议,其失落也匪夷所思。有人认为孤立封闭,后期惰于学习使它堙灭了。可能结论过于武断,但肯定是
无私交显王道
作者:汪微微  来源:意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包公  王道  牡丹花  天桥  同事  人生  进士  权力  帝国 
描述:王道。-碰王安石钉子的.不独有实力派的包公.还有权力派的仁宗。按照帝国规定,凡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便可回京述职,留在皇帝身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提拔方式,有宋一
晏殊重不重名
作者:吉泱  来源:人事与人才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社会影响  发现人才  优秀人才  家庭情况  唯才是举  选拔人才  集贤院  实事求是的  诗格 
描述:不循惯例,命随从只念诗,免去其他。他听着听着,发现一首诗格调高雅,写得与众不同,查问作者是谁。随从告诉他,作者是当地一个任主簿的小官,名叫王洪。
论胡应麟的“史有别”观
作者:王嘉川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史有别  史学思想  明代 
描述:示了史的内在要求。胡应麟之所以提出"史有别"这一范畴,无疑是对其史家难得、须"三长二善"五者兼之这一表述的进一步衍申,同时也是对刘知几"史学三长"中史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心就是推崇
李绂生茂小传
作者:榭生脱?4寄  来源:益闻录 年份:18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绂生茂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