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0)
报纸(87)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
地方文献 (153)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1(34)
2010(29)
2008(29)
2007(17)
2001(7)
1996(7)
1995(11)
1994(3)
1987(6)
1986(6)
按来源分组
姑苏晚报(3)
文史杂志(1)
史学史研究(1)
看世界(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司法改革杂志(1)
信息时报(1)
语文建设(1)
农业考古(1)
浙江水利志通讯(1)
至情之人 至情之情:浅议《寻梦》之丽娘
作者:胡春燕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梦》  丽娘  至情  《牡丹亭》  折子戏  昆曲 
描述:《寻梦》中丽娘的一些表演心得和体会。
《牡丹亭》中丽娘亡于思疾的原因
作者:庞杰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思疾 
描述:在传奇《牡丹亭》中,丽娘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
梦即生存:丽娘的生存场域
作者:邹元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牡丹亭》  艺术作品  丽娘  生存场域  贞节观 
描述:,来“惊梦”,来“冥誓”,来尽男欢女爱之常情.丽娘的形象正是曲折的表达了明代后期妇女的真实生存状态.汤显祖通过《牡丹亭》给了幽闭在闺阁中没有任何出路的思春女性一个神圣的幻觉式的宣泄情欲的时空.
从整体视角看丽娘在《牡丹亭》中的潜流成长
作者:杨莼莼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整体视角  潜流成长 
描述: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丽娘与柳梦梅“同梦”的象征意义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柳梦梅  潜意识  象征意义  牡丹亭  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原型  投射  集体无意识  花园 
描述:《牡丹亭》以其独有的梦幻性形式投射人类的潜意识愿望,它承载的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内涵,从而使其成为千古奇书。构成《牡丹亭》梦幻形式的核心情节是丽娘、柳梦梅的梦:为什么两个素昧平生之人会出现在对方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试论《牡丹亭》丽娘之“
作者:吴雪璠  来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试论《牡丹亭》丽娘之“
对崔莺莺、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
作者:陈慧芬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丽娘  林黛玉  封建礼制  《西厢记》  《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崔莺莺是相国小姐,丽娘是太守的千金,林黛玉是清代贵族之家的小姐,又寄居在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她们受到的都是封建礼制的教育,其爱情都受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
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丽娘  理学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丽娘与朱丽叶--读《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札记
作者:于长河  来源:锦师院分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丽娘与朱丽叶--读《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札记
崔莺莺、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高雪芳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崔莺莺  丽娘  林黛玉  红楼梦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贾府  爱情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丽娘是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