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
作者:苏宝荣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
描述: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理学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
雅词俏语相得益彰——论吴炳戏曲的语言风格
-
作者:孙霞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语言风格 雅俗兼备
-
描述:吴炳剧作 ,曲词和宾白皆能雅俗兼备 ,调声谐律 ,在明代曲坛上是一位 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的佼佼者 .
-
从语言内部补偿看入声舒化现象
-
作者:国术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入声舒化 自我补偿
-
描述:入声与舒声相对,以发音短促及塞音韵尾来别义的。在发展过程中入声逐渐消失,原入声字为了继续发挥作用,在入声消失的同时采取了内部补偿以达到语音系统的平衡。语言在不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同,入声舒化的速度
-
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内容:周礼全语言逻辑思想的启迪
-
作者:王健平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语言逻辑 逻辑思想 周礼全 全语言 内容 逻辑研究 中国语言 50年代
-
描述:阶段,这也大体反映了中国语言逻辑研究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思路。认真反思这三个阶段,可以使我们对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什么的问题得到更为实际、全面的认识。
-
模糊其辞更清晰:谈新闻语言的“活化”
-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
描述:,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
-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梦”文本传播为研究
-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
-
中西方爱情悲喜剧的文本叙述结构分析:以《牡丹亭》和《终成眷
-
作者:李佩阳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终成眷属》 叙述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
描述:构模式、形式与意义,达到旧文本新理解的效果。
-
从文本功能的角度谈戏剧翻译的策略: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
作者:杨蒲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批评 文本功能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 翻译理论 戏剧 翻译方法 翻译研究 功能理论
-
描述:作的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牡丹亭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戏剧翻译英译的指导意义。
-
审视中国士人人生立命的文本——谈郭启宏的历史剧
-
作者:汪健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剧 中国士人 剧作家 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价值 历史事件 李白 司马迁 王安石 中国知识界
-
描述:酸辛和苦难。又由于他多思的禀赋,惯常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滋味奇异的然而又是必然的士人命运,在历史的沉思中,不断契合着自己的生活发
-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
-
作者:陈刚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基于实践的研究 旅游文本类型 多样性 译者的专业评价能力及翻译能力
-
描述:关键,乃是对文本信息的专业评价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这实则是对应用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整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