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首同题诗 高下自分明——王建、刘禹锡与王安石的《望夫石
-
作者:王美春 来源:三角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望夫石 刘禹锡 王安石 王建 九疑山 宋代诗人 唐代诗人 相思 比较谈 传说
-
描述:上有望夫石,其形状像人立。相传过去有个贞妇,其丈夫远去从军,她携弱子饯行于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幽明录》记
-
评郑南·钱建隆·王英惠歌词新作
-
作者:晨枫 来源:词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评郑南·钱建隆·王英惠歌词新作
-
当年知青孙奎连回故地建绿色家园
-
作者:吕斌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色家园 内蒙古自治区 包装机械 大连市 辽宁省 宁城县 赤峰市 再教育
-
描述:1972年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孙奎连从辽宁省大连市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鸡冠山村,成为了一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35年后,已经是辽宁省大连三兹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孙奎连再次来到这个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决心和村民共同把这里建设成绿色的山河。
-
王政想像:《周禮》行政建構探析
-
作者:高大威 来源:國文學誌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周禮 周官 行政 官聯
-
描述:知。 從儒家經典的角度觀之,《周禮》最值得關注者乃在於整個組織架構背後那套「所以然」的根本想法,即所謂的「王政想像」此所以本文設之為研究焦點,試以該職官表的原始設計作為基本線索,加以探析。 本文分為六節:第一、「探討《周禮》行政體系的基本理據」,此說明本文乃依《周禮》同類職官中命階最高者作為擬定分支部門的屬級,並言其緣由。第二、「《周禮》的行政體系」,敘述《周禮》所載全部職官的併合依據,並且實際進行併合;內中易生疑義部分亦於此分別探討。第三、「行政體系及其單位」,本節依照前節之結果,歸納出其行政體系圖。第四、「行政體系中的特殊現象及其檢證」,針對前面數節的研究成果,將所呈現的特殊問題加以分疏;並依各職官原職等分別取其上限以定值,由「下士」向上至「公」,依次代入一、二、三、四、五、六、七之值,而後綜合之,以求天、地、春、夏、秋、冬五官(按冬官部分原闕,故略之)各個之總值與等第。第五、「《周禮》各官的聯事情形」,進一步探究《周禮》各官的「官聯」情形。第六、「秋官的特殊現象及其內在意義」,《周禮》行政體系反映於「秋官」的現象最為特殊,此即針對其蘊含之內在意義加以探討。 綜括而言,本文乃就普遍層面入手而以特殊問題之追索終結;在其思想觀念方面並未預存任何後天的假設,乃藉客觀展現者實際分析,俾以增進吾人對《周禮》整體而深入的認識。
-
黄晓桔\吴宏建等人的书画作品
-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黄晓桔\吴宏建等人的书画作品
-
三首同题诗 高下自分明:王建、刘禹锡与王安石《望夫石》比
-
作者:王美春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望夫石 刘禹锡 王安石 王建 九疑山 阳新县 相思 唐代诗人 孤石 刘义庆
-
描述: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状像人
-
老虎吃牛 政府“买单”——全国首起“农民告虎案”始末
-
作者:庄长青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作人员 东北虎 黄松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申请人 经济损失 民法通则 法制 农民 吉林省
-
描述: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6里地屯地处长白山区威虎岭山下,全屯20余户人家,100多口人,因为屯子太小,所以连本镇上的许多人还不知它的存在。然而,就是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屯,近来因东北虎的光顾,因三户农民的黄牛被虎伤害,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首起“农民状告东北虎案”,而名声大噪。
-
北宋熙寧年間政府機構改革述論
-
作者:李國强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機構改革 中書
-
描述:北宋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在注重理財的同時,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多有改革。中書的改造,主要通過設立編修中書條例司和中書檢正官。地方的改革,重點在察訪司的設置,通過檢正官一總於中書。改革後,機構緊湊,效率提高。
-
群策群力 集资建桥——五通桥区西溶镇建成正觉寺桥
-
作者:袁富廷 来源:乐山交通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群策群力 集资建桥——五通桥区西溶镇建成正觉寺桥
-
周建屏——创造红十军的一个主要领导者——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
-
作者:方志纯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要领导者 赣东北 方志敏 红军 为纪念 独立团 部队 景德镇 朱德 战士
-
描述:久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常常会勾起绵绵回忆、殷殷情思。我常想起一九二四年在南昌解家厂江西党、团组织机关工作的情景,想起一九二七年八一南昌起义的情景,想起一九四九年从中央机关南下到达南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