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0)
报纸(1340)
图书(54)
学位论文(39)
会议论文(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82)
地方文献 (192)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4)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282)
2013(164)
2010(439)
2009(262)
2008(150)
2007(126)
2006(71)
2005(67)
2003(49)
2002(31)
按来源分组
重庆日报(3)
苏州杂志(3)
中国计算机报(3)
计算机世界(2)
科学新闻(2)
科技创新与品牌(1)
通信世界(A)(1)
数字通信世界(1)
电子商务世界(1)
通信市场(1)
汤显祖--格高绝的戏曲家
作者:江巨荣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格高绝的戏曲家
隐秘而盛开的历史:蒋《行走的年代》
作者:王德威  来源:书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行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小说  故事  历史  时代  汤显祖  辩证性  海子 
描述:以致最后把我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中  王安石变法  河伯  粳稻  老百姓  诗歌  赋税  纳税  羌族  西北 
描述: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临川四”——汤显祖的自然人性
作者:刘泓岑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  自然人性      自我实现 
描述:映了作家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失落感。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之比较:以“临川四”与《仲夏夜之梦
作者:苏丹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临川四  仲夏夜之梦  异同 
描述:""是一种无法避免生理现象。它让几乎同时的两位世界级戏剧大师之间多了一份关联。本文拟将汤显祖之"临川四"与莎士比亚之《仲夏夜之梦》进行对比,通过对二者戏剧中之""的解读,分析二者之""的异同。
李井泉:系故乡
作者:梅泰和 江翠香  来源:大江周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抚平原  临川  故乡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家乡  副委员长  江西省  挡风玻璃  村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 
描述:笔从戎,加入了革命的洪流,跟随着起义部队南征北战,踏上了漫漫红军长征路。这位进步青年就是已故国家领导人,解放后曾担任过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顾委常委等重要职务的李井泉同志。他是江西省临川县唱凯镇仓下村人。
魂,因而来
作者:胡斌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大剧院  艺术传承  声声慢  牡丹亭  清音  演出  昆剧  昆曲 
描述:幽谷清音声声慢,百变仕女入画来,10月11日晚的上海大剧院中剧场座无虚席,众多昆曲观众期盼已久的幽谷清音--梁谷音昆剧艺术传承专场隆重登场.
《牡丹亭》和《风流》比较
作者:李丹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风流  《风流  改编  改编  编剧理论  编剧理论 
描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昆山的“造”空间
作者:晁珊珊  来源:小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市  笔记本电脑    五十年  平板显示技术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杜丽娘  显示器  牡丹亭   
描述:光芒,此时,对面的朋友透过眼镜把你和周围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而你却一直在他的眼镜片上看着当下热映的电影……你以为这是一个离奇的,但其实这只是江苏省昆山市“造”的冰山一角。 这种技术叫做“OLED
《牡丹亭》与《临川》比较论
作者:李碧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临川  《临川  比较  比较 
描述:"几令《西厢》减价"的《牡丹亭》无疑是我国戏曲文学艺术史上的一部瑰宝,历来在学术界的研究都较为详细和全面;而《临川》承接汤显祖的创作之风,再次掀起了""的主题的高潮,近年来对蒋士铨及《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