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改革应是美学传统的变革
-
作者:仪平策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主义 文学改革 文艺思潮 封建社会 古典传统 双胞胎 改革文学 美学传统 社会政治生活 和谐美
-
描述:,二者有着血肉般联系。党的十三大在阐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时指出,当前我国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比重。这一现状就决定了封建主义的影响仍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同时相应地决定了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始终象痼疾一样沉积在文艺审美领域中。我国从“五四”起就开始否定这种古典传统,特
-
皇甫枚的籍贯应是今日的同心县
-
作者:房日晰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皇甫枚 三水县 同心县 安定郡 著籍 故城 都尉 泾川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理志
-
描述:握的资料看,这一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皇甫枚是三水人,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所写的《三水小牍》中《王知古为狐招婿》、《殷保晦妻封氏驾贼死》两篇,篇末均有“三水人日”云云。这与《史记》篇末著“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篇末著“异史氏曰”是同一用意,用以直接表述著书人的意见。《三水小牍》,也即“三水”人写的“小牍”之谓也。篇末的“三水人曰”和书名《三水小牍》,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应是同盟会的成立
-
作者:高升斗 来源:理论探讨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 历史概念 鸦片战争 发展史 史学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族 太平天国
-
描述:代,都有其特定
-
殷商时代应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初始期
-
作者:徐桐生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殷文化 现代日本 初始期 殷商时代 遗址 殷人 祭典 公元前 大陆
-
描述:。不过,也有持不同见解者,如栗山周一氏早在三十年代就认为铜铎民族进入日本,应上溯到公元前四、五百年,比前说提早了二、三百年。
-
业务指导的重点应是抓培训和检查
-
作者:秦伟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指导工作 档案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档案业务指导 整体水平 开展工作 培训 示范 包办代替 检查工作
-
描述:决一些矛盾,表面上能收到一定暂时性成效,但其始终是一种短期行为。既不利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正常发挥职能作用,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也无法促进本地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当然,在基层档案业务指导中,帮助和示范也是极为必要的,但它必定不是指导工作的重
-
口腔修复工作者应是创造美的使者
-
作者:宋建设 陈颖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腔矫形学 修复术 美学
-
描述:口腔修复工作者应是创造美的使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矫形科(050000)宋建设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陈颖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文化修养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观念的更新
-
外气效应是催眠和暗示效应吗?
-
作者:赵炳忠 来源:气功与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气功 外气效应 催眠效应 暗示效应
-
描述:外气效应是催眠和暗示效应吗?
-
人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
作者:孙彦敏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马克思主义 德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 青年马克思 唯心主义 现实生活过程 唯物主义 人本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
-
描述:文全面地具体地历史地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把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原话出于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听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0页) 诚然,这里确实讲到了他们哲学的出发点和人的关系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第一,这段论述是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针对性的。当时的情况是,“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都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
-
经济效果应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一个内容
-
作者:邓绍英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效果 剩余价值 技术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 斯大林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 发展生产力 预付资本
-
描述:价值或利润;而在论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那一段表述,即:“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应该说,斯大林提出了决定
-
进口废纸应是造纸工业当断的抉择
-
作者:綦建华 来源:中国轻工业经济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进口废纸应是造纸工业当断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