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量太湖
-
作者:黄晓萍 来源:滇池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湖石 无锡 历史文化 京杭大运河 地理位置 灵感 刘绍棠 江南 吴越 清末
-
描述:太湖与无锡,知名度都很吓人,搞不清是谁沾了谁的光。往明白处说,二者皆沾了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的光。清末无锡县令廖伦是懂得做大文章的,他在太湖石仞摩崖石刻之巅,集历代文人的灵感再激灵感,将历
-
“绿”出思念
-
作者:欧阳水秀 来源:小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思念 《泊船瓜洲》 写诗 王安石 江南 诗人 同学
-
描述: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作诗过程中曾经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
看诗不分明
-
作者:潘向黎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江南 苏东坡 李白 渔父 女子 梅花 王安石 古诗 作品
-
描述:只有女性,爱情才会在生命里占据这样的地位,才会把儿女情长和山川天地联系起来,当成天地间最重要最大的事情。
-
京口瓜洲一水间
-
作者:朴尔敏 来源:传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西津渡 镇江 长江 石塔 渡口 青砖 历史 江南 唐宋
-
描述:一个世纪前,镇江还叫做京口,绵延的长江和运河,在它脚下交汇。也是春天,江涛拍岸的声音里透着荒寒,隔江相望的扬州,已是琼花烂漫的时节。55岁的王安石鬓角已经霜白了,他在镇江的西
-
飘散的笛声
-
作者:诸荣会 来源:太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中国文化史 魏良辅 牡丹亭 昆山腔 江南 汤显祖 杜丽娘 文化中心 九十年代
-
描述:一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在许多文化和艺术门类里,就其题材取向、技术擅长和风格特征来看,往往存在着南派与北派之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发源于北方,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长期处于北方,因而多数时候北派又明显处于强势。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的文体格式和叙述语言的语汇选
-
工夫更在作文后
-
作者:费寒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 工夫 《红楼梦》 反复 江南 王安石 曹雪芹 定型
-
描述: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我们只要随手翻一翻那些沉淀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篇佳作,就会发现,这些无不是经过作者反复修改才最终定型的:王安石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又过江南岸”亦或“春风又满江南岸”而反复推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反复修改,才最终定型;
-
《泊船瓜洲》三重思乡情
-
作者:何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小学语文教材 诗歌 故乡 文学鉴赏 春风 江南 钟山 绝句
-
描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因其经典,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传统诗篇。然而,大多教师对其诗歌的理解总是浅尝辄止,而文学鉴赏讲求知人论
-
平山堂诗词联话
-
作者:朱志泊 来源:扬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平山 扬州 苏东坡 诗词 江南 苏轼 滕王阁序 王安石 文化
-
描述:平山堂的魅力在我年轻时候,凡是去蜀冈中峰游玩,习惯上说到平山堂去玩。其实,这里的大门上方石刻三个大字——法净寺(今大明寺),进得门去,
-
春季到半山亭看花雪
-
作者:谢雪梅 来源:翠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现代化城市 苏东坡 公园 红梅 绿色 江南 常州 景区 饕餮
-
描述:半山亭位于红梅公园青峦倒影景区,红梅阁北小山之巅。沿着千米长廊拾级而上,你就处在了江南平原大约五层楼的高度之上。夏季在半山亭小憩,你的视野里全都是绿色。在一座现代化城市里,心告诉你这一片绿的珍贵
-
抗旨
-
作者:丛笙 来源:民间文学(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米价 朝廷 大米 杭州 纳西族 大人 江南 商人 布告
-
描述:已无米可供了,饥民纷纷外迁,街头到处是饿死的老百姓。一筹莫展之时,师爷领着几个浑身湿透了的人走了进来。前阵子,为了督查杭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