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故居——玉茗堂遗址及其坟墓
-
作者:薛翘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遗址 故居 明代戏剧 青少年 坟墓 石碑 沙井 临川 戏剧家
-
描述: 站在抚州市赣东大道中段举目北望,在高耸楼房相间的一处空地上,有一座镌刻着“汤家玉茗堂”五个字的石碑,这里就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故居——玉茗堂遗址。汤氏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金柅阁中度过的。而他的沙
-
玉茗堂本《昙花记》考论
-
作者:孙书磊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茗堂本 《昙花记》 屠隆 汤显祖
-
描述:8)。从版本刊刻的错误程度考察,还可发现所谓玉茗堂重校音释《昙花记》实系书贾托汤显祖之名的伪作。然而,其音释、点板等手段的运用,在客观上促进了该剧的广泛传播。与相关明刊戏曲选本比较,玉茗堂本属于案头
-
梁份《怀葛堂集》版本考
-
作者:秦良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份 《怀葛堂集》 版本 考古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
-
描述:梁份《怀葛堂集》版本考
-
白族姓氏堂号撷萃(下)
-
作者:宋炳龙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姓氏 周文王 后裔 清朝 进士 明朝 王安石 中华民族 宋朝 世家
-
描述:王家",于是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国灭了之后,无忌之孙卑子逃往秦山,后
-
考亭嫡传勉斋后学北山四先生与书院教育
-
作者:李才栋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一传 书院教育 先生 金华 兴盛 朱熹 后学 道统 虞集
-
描述:考亭嫡传勉斋后学北山四先生与书院教育李才栋黄勉斋为朱熹道统的继承人,其学一传于饶州(治今波阳)余干(今分置万年)饶双峰鲁,其后得程若庸、吴澄、虞集、揭斯等;又一传于婺州(治金华)何北山基,又传于王鲁
-
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述评
-
作者:丁平一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曾国藩 翰林院 述评 教学方法 山长 墓志铭 书院教育 道德教育 黄爵滋
-
描述:院侍读学士。其任职,为国史馆总纂,庶常馆提调、文渊阁校理,奏办院事。其使事,为戊子科(1828年)贵州乡试正考官,辛卯科(1831年)广东乡试正考官,乙未科(1835年)会试同考官,其秋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年)加三品卿衔(参见曾国藩撰:《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
-
小陂书院与吴与弼道德力行观
-
作者:胡青 付忠莲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陂书院 吴与弼 道德力行
-
描述:吴与弼是明代理学的开山,著名的小陂书院是其讲学之地。文章讨论了书院平民性、劳动教育、师友共济氛围的办学特色,并从躬行践履与事上磨练方面探讨了吴与弼道德力行思想的特点与内涵,认为这个思想预示着明代心学
-
南宋书院教学对我国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之启示
-
作者:王晶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 书院教学 大学生 陆九渊 非艺术 南宋书院 借鉴意义 朱熹 实践过程 审美心理结构
-
描述:展的人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
论罗汝芳书院教师角色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
作者:黄漫远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书院教师 角色
-
描述:明中后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而书院教师无疑是这一时期弘扬思想和传播学术的主力军。文章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以明儒罗汝芳为代表的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
-
双红堂藏《水漫金山寺》宗教文化底蕴分析
-
作者:陈金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漫金山寺 神魔戏 神魔斗法
-
描述:《水漫金山寺》作为一出家喻户晓的神魔斗法的打戏,本身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它具有一般神魔戏的特征,又不同于一般的神魔戏,戏中正义与邪恶的角色已在民众的期待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由佛教演绎的民间故事在这里已成为民间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