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昱诗歌四首
-
作者:欧阳昱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偷渡 英语 诗歌 古汉语 中文 词条 精神 辞典 欧阳 新英汉词典
-
描述:都一并忘记 唉,这无边无际的英语 那铺天盖地的感觉 在全世界几十亿人中 只剩下我一个自己 偷 渡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首以“偷渡”为题 的中文诗 “一个永久的精神流放者 我无数次梦想偷渡过去” 这是该诗
-
“二”的两重境界:执拗与放诞
-
作者:辽辽未央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境界 竹子 皇帝 大街 阮咸 精神 主人 世俗 神话故事
-
描述:"二"是"二百五"的简称,通俗说就是傻蛋。比如有人在大街上被狗咬了一口,于是勃然大怒,张开嘴跟狗咬作一团,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人真二!"这个说法中的"二"并无深意,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二"也是可以"二"出境界的
-
丹青难写是精神
-
作者:陆文虎 来源:道路交通管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传文学 王安石 精神 丹青 大革命 作家 巨著 革命故事 物化 说书人
-
描述:魄重见,旧事神龙活现。回首瞻望当年风起云涌的大革命,令人不由得心向往之;面
-
人乘黄鹤去艺存天地间
-
作者:徐声 来源:中国美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冠中 黄鹤 艺术家 作品 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精神 巴黎 博物馆 艺术学院
-
描述:庚寅之年,五月几望,吴公冠中先生驾鹤西去.余后牛晚辈,忝为是文,以吊先生. 昔欧阳先生(<祭石曼卿文>日: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吴公有哉!
-
从厚土里生长出来的小说:《山坳上的土楼》读后
-
作者:孙绍振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楼 长篇小说 黄松 文学作品 山坳 建设 客家人 土地 精神 读后
-
描述:这部长
-
孔子与泰山
-
作者:王鲁湘 来源:中关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登泰山 仁者 象征 周礼 圣山 精神 中国思想文化 人格 鲁国
-
描述:默地瞭望,一位圣人和一座圣山的相逢,便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天幕上永恒定格,成为一个不可企及的境界,占据了一个俯视天下道义的制高点。
-
走向现代的中国女性散文--兼及梁琴、郑云云的散文创作
-
作者:胡颖峰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散文 散文创作 郑云云 “女性文学” 王英琦 九十年代 精神世界 文化散文 《随想录》 《“牛棚”小品》
-
描述:一长期以来,模式和模式所带来的文本流行,导致的是散文创作的千篇一律和文本意义的普遍丧失。直至八十年代,当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种均以撞击传统的再生般姿态和形式步入
-
苏轼其人及其散文的说理方式
-
作者:马永堂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散文 “变”与“不变” 《石钟山记》 艺术特色 《前赤壁赋》 说理方式 王安石变法 生命活动 《战国策》 《庄子》
-
描述:苏轼其人及其散文的说理方式
-
浅论曾巩散文的个性
-
作者:张亚新 来源:锦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论曾巩散文的个性
-
欧曾王苏散文比较
-
作者:吴小林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宋代散文 政治改革 战国策 五代史 散文创作 苏轼 王安石 文以明道 平易自然
-
描述:宋代散文六大家的散文主张有相同处: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结合;强调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但他们的散文主张也有相异处,这主要反映在对道的性质及道与文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六大家的散文创作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