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语文教师应是多“”人
作者:段宗铭 阮永旭  来源:考试·中考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语文教师应是多“”人
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作者:柴胜锋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秦观    比较 
描述:性气质和师承渊源可以看出两人情词的差异。
,让沟通更顺畅!
作者:刘绍华  来源:福建教育(F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随笔  杂文  杂谈  刘绍华 
描述:“王小莉,我强调过多少遍了,你上课怎么老趴在桌上7”下课我一找到她就是怒不可遇地一顿训斥。
豪放、婉约总关
作者:陈康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词  李清照  辛弃疾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诗  浣溪沙  苏轼  秦观  晏殊  算子 
描述:卜算子》、辛弃疾《破阵子》六首词,有3位北宋词人,3位南
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描述:.……心理的瞬间包蕴着漫长的历史成果,从杜丽娘到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人性情感觉醒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广为人知、被文学教材一再引用作为欣赏心理杰作的文字,正体现出传统社会后期
一样山水异样——略论王安石山水作品
作者:赵培远  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山水诗  作品  政治家  水作  《苕溪渔隐丛话》  九华山  内心生活  《沧浪诗话》  “唐宋八大家” 
描述: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被称为“荆公体”(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文列“唐宋八大家”(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词虽不多,但“一洗五代旧习”(清·刘熙载《艺概》)。诗词中山水之作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晚年山水小诗,倍...
的赞歌:观新版赣剧《牡丹亭》
作者:叶长海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昆曲  文化财富  新版  五大洲  杜丽娘  观众  艺术教育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四百多年盛演不衰,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年的盛况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如今则已传遍五大洲,成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牡丹亭》是一部丰富复杂的巨著,剧中涉及封建时代的各种世情人事,而读者与观众首先是为《牡
至论与儒、道、禅:[汤显祖]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思想史  中国  明代 
描述:汤显祖的“至”论受到儒家“发乎情”、道家“法天贵真”和禅宗“自性”思想的影响,但对儒家“诗”、道家“出世”和禅宗“真心一元论”的思想却是存疑的.
传唱牡丹亭,纵使西厢亦减价
作者:黄幼珍  来源: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减价  汤显祖  “隐”  归隐 
描述:地同时映照在《牡丹亭》之上?更直切地说,汤显祖为何自谓高?为何有此高?何谓高?高何在?本文不鄙浅陋,见诸同好。
的观念在晚明的异变
作者:吴毓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孟称舜  戏曲美学    晚明  戏曲艺术  杜丽娘  戏曲创作  王思任  戏曲作品 
描述:原有的那种锐不可当的趋势已渐消弱,特别是人们关于的观念发生了异变。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及其表现,是戏曲美学史应予弄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