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例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文化  文化  美感  美感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
从陶的典范意义宋诗的审美意识
作者:程杰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意识    王安石  欧阳修  杜甫  黄庭坚  宋诗  苏轼  宋人 
描述: 北宋后期的蔡宽夫是这样描述本朝诗坛状况的:“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天禧之间,杨文公,刘中山、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而文公尤酷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景祐、庆历后,天下之尚古文,于是李太白、韦苏州诸人,始杂
牡丹亭》中宝形象分析
作者:魏会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 
描述:牡丹亭》中的宝形象一直以来都被当作的对立面来研究,其实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的使命。本文拟从他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两方面去分析作者在心学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塑造这一形象
牡丹亭》中宝形象刍议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描述:价值。
牡丹亭》的象征思维及其戏曲史意义
作者:谢雍君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象征思维  戏曲史  象征意蕴  思维方式  生存环境  象征手法  柳梦梅 
描述:引言当我们梳理关于《牡丹亭》内涵之种种时,发现剧情中有许多不符常情常理之处。比如,随父母在南安生活3年,居然不知自己居住的太守府后有一大花园,而丫鬟春香偶尔一次出恭,即发现有这等一个所在(《闺
青春版《牡丹亭》人文素质教育意义的分析
作者:赵杨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白先勇  白先勇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人文传统  人文传统  青年学子  青年学子  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  文化撞击  文化撞击 
描述:4年,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先生的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打造了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从《关雎》接受史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作者:萧华荣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代意义  文化精神  理解与解释  逻辑起点  人性解放  社会条件  个性解放  时代精神  汉儒  今文学派 
描述:《关雎》一类情诗被扭曲的艺术本性的复归,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变迁的一个投影。因此,笔者把这种理解作为考察《牡丹亭》时代意义的视点。
牡丹亭》中宝的角色分析
作者:魏淑珠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角色分析    柳梦梅  戏曲研究  意志自由  李全  情与理  理性 
描述:徐朔方在他校注的《牡丹亭》前言中说宝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所谓正派人物,但又认为汤显祖把他写得正派只是为了用来揭发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还说,虽然宝勤政爱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并且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从《牡丹亭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
作者:徐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爱情观  牡丹亭    柳梦梅  浪漫主义  封建婚姻制度  戏曲史  反封建传统  个性解放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透过与柳梦梅的爱情
从《牡丹亭明代丧葬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牡丹亭  牡丹亭  明代  明代  随葬品  随葬品  宋代  宋代  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  柳梦梅  柳梦梅  民俗  民俗  民间  民间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精品。它敷演了一个假托发生在宋代的爱情故事,但从剧中很多民俗场面的描写来看,其风俗描写更多地体现了明代民俗的一些特点,这可以从《牡丹亭》中大量的丧葬习俗描写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