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六经
作者:辛竹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皆我注脚  托梁换柱  陆九渊  教条主义  思想史  明代  哥白尼  朱熹  儒家  辩论 
描述: 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已过千年,至今人还不忘鹅湖之会.其实儒家成形是在汉代.宋代朱陆都是对汉唐注疏的教条主义"闹革命".朱以《四书》暗地托梁换柱.陆便公然说"六经皆我注脚".在思想史上几乎是哥白尼式的转换.经过元代大变化到明代,王
刘壎《隐居通义》的
作者:邓国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壎《隐居通义》的
、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作者:刘怀荣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  “诗教”  “兴”  《诗》  赋诗言志  伦理功能  孔子  实践形态  《诗经》  《周礼》 
描述:、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古代学者谈、比、兴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起情  郑玄  体物  诗集传  托物  周礼  朱熹  古代  学者 
描述: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诗经》、比、兴的艺术精神
作者:张庆利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艺术精神  李仲蒙  朱熹  诗集传  王应麟  重要方法  起情  艺术作用  形象思维 
描述:”(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可以说,、比、兴是诗人形象思维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它使《诗经》不仅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
“民不加而国用饶”
作者:陈学保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制置三司条例司  司马光  反变法派  宋神宗  物价低廉  乡村  投钱 
描述:“民不加而国用饶”
《诗经》“比兴”的五种阐释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比兴  经学  文论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庾信《愁》考
作者:王培軍  来源:词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庾信  周邦彦  今本  王若虚  王安石  姜夔  蟋蟀  白石  杜撰  须溪词 
描述:姜夔齐天乐《咏蟋蟀》起句:‘庾郎先自吟《愁》。’夏承焘《笺校》云:‘今本《庾子山集》无《愁》,前人谓白石此句杜撰。案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三十四)《文辨》,谓"尝读庾氏诗赋,类不足观,而《愁
景琐谈
作者:刘宝俊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琐谈  美术师  汤显祖  电视剧艺术  牡丹亭  应该注意  录相  天气变化  主要矛盾 
描述:自掌握了录相技术,我国的电视剧由直播到录相,拍摄场所从播送室走到了实景,因此,如何选择实景,就成了电视美术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了。本文不打算全面介绍美术师景的要求与过程,只想就我最近参加《汤显祖
《元曲》的历史命运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曲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  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历史命运  元刊本  元明杂剧  古今杂剧  太和正音谱 
描述: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总集,对元杂剧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但晚近不止一位中国戏曲史研究家,对《元曲》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其间既有前代传统看法的影响,也有当时治学特点的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