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81)
学位论文
(30)
图书
(26)
报纸
(18)
会议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1)
地方文献
(6)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3)
2011
(24)
2008
(12)
2006
(16)
2005
(16)
2003
(5)
2002
(14)
1995
(9)
1992
(8)
1980
(1)
按来源分组
文学评论
(4)
周易研究
(3)
读书杂志
(1)
天府新论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汉学研究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文学教育
(1)
流行歌曲(艺考)
(1)
全国新书目
(1)
相关搜索词
唐宋文学
奎章阁
三角形
元代
大儒
史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元诗
转向
曾巩
创新
选集
三毛
创作实践
版刻
危亦林
古流
大革命前
丰子恺
王安石
散文
固守
禅学
图学家
南方
刘将孙
诗歌
古文运动
先秦两汉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元代散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381
条
明代巾、簪之琐论
作者:
陆锡兴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明代
《书影》
唐代
周亮工
洪武
元代
描述:
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不能视为一物。至于古折簪子、古折戒子和万字巾是常见之物,以致以前很少有人花功夫去研究。
吴澄太极思想述论
作者:
方旭东
来源:
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太极思想
理学
元代
哲学
阴阳学说
描述:
太极为道的观点。在对无极的理解上,吴澄坚持朱熹无极与太极为一物的思想,以无极为强调无实物无方所之意。为维护周敦颐太极说的儒家性,吴澄不得不对太极作出了实际上不无矛盾的双重解释。同是太极生阴阳,在吴澄的解释下,《易传》与《太极图说》就具有了两种意义,一是生出在外,一是具於其中。朱熹曾用气机的比喻说明太极本无动静体用,吴澄继承了这个思想,并对气机的比喻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吴澄认为体用动静这些范畴不可以用於太极概念本身,此说实际是对朱熹有关太极动静说法的一种补充,它对後来明代一些理学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论吴噔的山水诗
作者:
王素美
来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古代文学研究
诗歌
艺术特色
吴澄
山水诗
理学
描述: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
元代
山水诗的特点,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反映了国土沧亡的衰伤;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似人文意象构诗,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拟,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
走向现代的中国女性
散文
--兼及梁琴、郑云云的
散文
创作
作者:
胡颖峰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
散文
散文
创作
郑云云
“女性文学”
王英琦
九十年代
精神世界
文化
散文
《随想录》
《“牛棚”小品》
描述:
一长期以来,模式和模式所带来的文本流行,导致的是
散文
创作的千篇一律和文本意义的普遍丧失。直至八十年代,当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种均以撞击传统的再生般姿态和形式步入
苏轼其人及其
散文
的说理方式
作者:
马永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散文
“变”与“不变”
《石钟山记》
艺术特色
《前赤壁赋》
说理方式
王安石变法
生命活动
《战国策》
《庄子》
描述:
苏轼其人及其
散文
的说理方式
浅论曾巩
散文
的个性
作者:
张亚新
来源:
锦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浅论曾巩
散文
的个性
欧曾王苏
散文
比较
作者:
吴小林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宋代
散文
政治改革
战国策
五代史
散文
创作
苏轼
王安石
文以明道
平易自然
描述:
宋代
散文
六大家的
散文
主张有相同处:主张文以明道,文道结合;强调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但他们的
散文
主张也有相异处,这主要反映在对道的性质及道与文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六大家的
散文
创作也有
欧、王
散文
风格之浅议
作者:
洪本健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墓志铭
欧阳修
高若讷
校理
王二
学士
侬智高
字元
军事
描述:
,可以通过比较,来看看两位
散文
大师的风格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儿童教育应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
作者:
王曙光
来源:
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描述:
儿童教育应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
试论汤显祖的
散文
理论与创作
作者:
邹自振
来源: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散文
理论
散文
创作
地位
影响
描述:
张和创作实践,无疑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反映,透露了晚明新文艺和小品文勃兴的曦微之光。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