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3)
报纸(56)
图书(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5)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13)
2012(22)
2010(16)
2008(7)
2000(10)
1995(12)
1993(12)
1992(8)
1988(8)
1986(10)
按来源分组
当代文坛(5)
中国档案(3)
学生·家长·社会(上)(1)
文艺人才(1)
天天新报(1)
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1)
小说评论(1)
作文周刊(初一版)(1)
新闻爱好者(1)
前线(1)
苏轼创作动力及源泉之探讨
作者:曹思彬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创作动力  创作源泉  作家  创作题材  文学史  司马光  生活源泉  王安石变法  青年时代 
描述:达到了时代的高峰,即使在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即使在
雨果小说的两处败笔及其他
作者:毛时安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惨世界  人物性格  败笔  形象塑造  王安石  艺术鉴赏  百家争鸣  主题思想  作家  孟尝君 
描述:较好的效果,得到读者的好评。下面发表的毛时安同志的《雨果小说的两处败笔及其他》一文,对素享盛誉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沙威和朗德纳克形象塑造的某一方面的成败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们认为毛时安同志的看法是值得展开讨论的。对于毛时安同志提出的问题,凡属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不同见解,我们将乐于发表。为篇幅所限,欢迎大家多写观点明确、入木三分的精悍短文。
试论王安石的文艺观
作者:周长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艺观  有补于世  语言  文学  作家  诗文创作  “文”  诗歌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不仅以其诗文创作的突出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创作理论方面,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在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散见于王安石诗文中关于文艺创作问题的论述,联系王安石自己的创作实践,探讨一下他的文艺观。
《火烧云》的 删、改、增
作者:丁忠荣 王素梅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修改  编者  作家  传说  佳作  课本  春风  原文  入选 
描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的,一篇佳作的问世,必定经过作家的千锤百炼、反复揣摩、认真修改。传说,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时,其中的“绿”经五次修改才定下来。《火烧云》在入选课本
“苔衬”的审美功能及其表现艺术
作者:邓嗣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功能  表现手法  颊上三毫  传统绘画  王安石  写作教学  衬托  作家  无关系  形象 
描述:,信不可缺者。又谓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明·唐志契《志
“汤沈之争”外论
作者:张秀莲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古典戏曲  南柯记  《邯郸记》  舞台  作家  游园  戏曲音乐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描述:就最高,影响最大,但引起的争论也最为激烈。
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
作者:程千帆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作家  文学现象  文学样式  汉语文学  王安石  研究者  校勘注释  成绩  独特风格 
描述:有特色的选注本;我们的学者们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地阐明了某些文学现象、某种文体和某位作家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几部文学通史对于宋代文学的综合叙述,其成绩也显然超过解放以前。这些成就是彰彰
如何评价宋初婉约词
作者:王友松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词  宋词  晏殊  歌妓  欧阳修  词人  情词  推陈  作家  柳永 
描述:同努力的结果。而在宋代词坛上,婉约词家是很有生气,很活跃的一支主力军。就其作品数量而言,现存的两万多首词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婉约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作品,廖廖可数。婉约词在整个宋词中占有这么大的比重,说明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古典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对婉约词评价过低。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对整个宋词的评价。限于篇幅,本文打算仅就如何正确评价宋初的婉约词,谈谈自己的管见。
论刘绍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作者:齐振平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新时期  小说创作  作家  现实主义  八十年代  乡土文学  生活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描述:在突飞猛进的八十年代,文坛出现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新局面。各种题材的小说、新的创作方法活跃于文坛,就在这万花竞放之中,我们看到了“一朵小小的野花,给花园添了一点野趣”的乡土文学代表——刘绍棠以及描写通州运河两岸风土人情的小说。它给文坛增添丁少有的泥土芳香,为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代文学与青年的共振和互选——兼谈文学课应是青年干部院校的
作者:侯树钦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新时期文学  青年工作者  当代文学  文学课  中文专业  青年干部院校  当代青年  作家  必修课 
描述:学课。开课者,其处境也颇为尴尬。要么,因人设课,缺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