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梦》:当昆曲遇上芭蕾
-
作者:木木 来源:读者欣赏(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昆曲 芭蕾舞团 爱情故事 观众 芭蕾舞剧 心路历程 柳梦梅 汤显祖
-
描述:转的心路历程。很多观众形容它是中国版《人鬼情未了》
-
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看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熊姝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王翔 王翔 制作人意识 制作人意识
-
描述:本文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盛况,看到了制作人在戏曲剧目创作中的创造与智慧。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正在挑战着以往导演中心制、名角挑班制等固有的戏曲创作模式,必将对戏曲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
-
青春版《玉簪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 《牡丹亭》 年轻人 白先勇 昆曲
-
描述:理由: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让许多年轻人爱上了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如今这位昆曲迷又推出青春版《玉簪记》。从《牡丹亭》的成功来看,《玉簪记》的可期待性颇高。
-
也谈传统艺术与年轻受众--以昆曲面向浙大在校生的调查为例
-
作者:葛恬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白先勇 大学生 《牡丹亭》
-
描述:曲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不容乐观,高校中的戏曲环境仍欠成熟,昆曲本身方言式的念白、复杂的表演程式及缓慢的节奏是造成大学生对于昆曲难有热情的原因.青春版《牡丹亭》以旧剧新编、现代的舞台效果、合理的演出场次
-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舂版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主腔 主腔 变化形态 变化形态 青春版 青春版
-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演绎探究
-
作者:翟静 来源:大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昆曲《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以传奇的爱情故事和典雅唯美的昆曲结合在一起来显得相得益彰,至今不绝于舞台。本文通过分析三位名家演绎"游园惊梦"这出戏来探索不同时代的演员对杜丽娘这一人物
-
《在梅边》遇到了《牡丹亭》——论流行音乐和昆曲的交集与补集
-
作者:李甜甜 来源:华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 昆曲 昆曲 交集 交集 补集 补集
-
描述:21世纪以来,中国流行音乐频频借助本土戏曲元素,昆曲也纳入其中。此种交集的发生,基于二者的关情功能、青春特色和世界性品质。面临生存困境,此借鉴方式,不仅已成为一种趋势,且对二者而言,在良性竞争中并行
-
为了昆曲的传承:记北京昆曲研习社
-
作者:启名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艺术 北京市 日常活动 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 俞平伯 文化局 牡丹亭
-
描述: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
-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
作者:李雅岚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创新 美学理念 跨文化传播
-
描述:了古老剧种焕发崭新生机的密码,在美学理念、跨文化传播、呼应市场等方面给予了昆曲创新和创作多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
许培鸿:记录青春昆曲那8年
-
作者:裘潇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摄影师 音乐 舞蹈 演出
-
描述:许培鸿,台湾著名摄影师,作品广泛涉猎于戏曲、音乐、舞蹈、世界人文、地理等。因对美的绝对坚持,获得自先勇的认可与信赖,2004年至2012年间负责整体记录摄影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