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作者:王毅 来源:武汉师院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答司马谏议书 顽固派 拒谏 士大夫 盘庚 青苗法 熙宁 先王
-
描述:日”的士大夫的酣梦,捅了顽固派的马蜂窝。那些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利益的顽固派,一个个惊讶莫名,大为震怒,在司马光的指挥和影响下,纷纷跳了出来,向王安石发动了猖狂进攻。司马光的喽曪吕诲打先锋,滕甫、郑獬、王拱宸、范纯仁、祖无择、周(岂页)、苏辙等接二连三地跟着起哄,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熙宁三年,顽固派头子司马光亲自出马。他一方面配合顽固派“元老重臣”韩琦,向皇帝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简析
-
作者:周子来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简析
-
略论我国书院的教学与刻书
-
作者:刘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讲学 刻书 学校教育制度 陆九渊 我国古代 紫阳书院 朱熹 司马光
-
描述: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至清末的一种学校教育组织,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较高的学府,但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学校。现在谈论书院,可先附带略述我国宋代以前设置的学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尔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文化科学的增进,学校体制由萌芽到成长,学校的种类及名称,也在不断变化。据文物及史
-
从王安石《答曾子固书》谈起
-
作者:谭冬梅 来源:学习导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王安石《答曾子固书》谈起
-
浅谈《答司马谏议书》的反驳艺术
-
作者:孙福源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反驳艺术 司马光 变法 演绎推理 大前提 罪状 反对者 名实
-
描述:,严密地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大前提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认为讨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名实相符,名称和事实清楚了,天下的事理才能弄清楚。在确定了大前提之后,便针对
-
刘庆霖 宋自重 骆小华 赵玉润 黄松琪 胡越 刘文芳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上神仙墅,搬到青山绿水间? 茶草堂看茶道表演 纤纤素手玉壶烟,清水芙蓉自窕然。
-
《四库全书》著录周亮工《同书》考并补《四库撤毁书提要》
-
作者:刘奉文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周亮工 李清 提要稿 抄本 十三年 著录 同异 乾隆 总目
-
描述:严命对《四库全书》重新检察。结果,同年八月,发现了周亮工的《读画录》有“违碍”之处,下令照签撤改,但还没有把
-
金石书风 一脉相承——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师承现象中的书
-
作者:傅爱国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金石书派 李瑞清 胡小石 游寿
-
描述:在本世纪被尝试、被实施、被维护的历程 ,其教学性质和内容标志着我国书法教育从写字的实用立场向书法艺术性的转换 ;其承传单访单授的课余性 ,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私学的形式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的文化价值。
-
跋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
-
作者:徐沁君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承恩 金山 十三年 博物馆 刘修业 诗文集 扇面 明世宗 水调 鸡鸣
-
描述: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
〈书法界〉舒同遗孀状告《中国书法》内幕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周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书法界〉舒同遗孀状告《中国书法》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