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诗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浅谈汤显祖如何写《牡丹亭》之“梦”
作者:文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境  梦境  虚实  虚实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心线索,推动戏剧发展的呢?本文也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丽娘其人
作者:潘建宏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丽娘其人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丽娘者乎:《牡丹亭·游园》赏析
作者:臧德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青春觉醒  青春觉醒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描述:《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这一出由六支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
女性的隐忍:解析《牡丹亭》中的母形象
作者:李珊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甄氏  甄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她的母亲甄氏在文章中虽笔墨甚少,但是为突出丽娘形象、剧情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所具有的宽容、忍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牡丹亭》中丽娘形象的超越性
作者:陈聪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莺莺  娇娘  林黛玉  爱情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其笔下的丽娘是戏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叛逆者。本文主要是运用与娇娘、莺莺和林黛玉比较,来彰显丽娘的光辉形象,从而揭示其形象具有不可企及的超越性。
再论《牡丹亭》中丽娘形象体现的情理意蕴
作者:杨茜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牡丹亭》中丽娘亡于思疾的原因
作者:庞杰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思疾 
描述:在传奇《牡丹亭》中,丽娘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
从整体视角看丽娘在《牡丹亭》中的潜流成长
作者:杨莼莼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整体视角  潜流成长 
描述: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