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86)
报纸(657)
学位论文(203)
图书(152)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07)
地方文献 (106)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08(421)
2005(275)
2003(255)
2002(236)
2001(236)
1998(194)
1986(163)
1985(130)
1983(107)
1982(79)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84)
语文教学与研究(71)
名作欣赏(67)
文史知识(5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1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5)
世界中学生文摘(4)
云梦学刊(3)
课外学习(2)
新闻界(1)
值得一读的《珠玉》校笺本
作者:江安燕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校笺  晏殊  词牌  吴本  春葱  抄本  毛晋汲古阁  韵文  飞绕 
描述:晏殊《珠玉》在历史的长河近千年中,有过十二种版本,但因为历来将视为小技,故集中多不刻。即使有单刻本行之于世,亦随刻随佚,很少有人珍藏,所以,集流传至今者较少,有一些流传的集又多残缺错乱
铅华销尽见天真——浅论《小山
作者:王玫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晏几道  情感因素  认识价值  作者  题材  历史意义  古典文学  词话  审美理想 
描述:历来对晏几道《小山》的评论甚少,至于专篇论及除了宛敏灏的《二晏及其》一书而外,几乎就没有其它的有关文章了。纵使二晏并举,也是大晏论多,小晏论少。究其原因或许有二:其一,晏几道的生平事迹难考定
浅论晏几道的思想意义
作者:张富华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意义  黄庭坚  统治阶级  封建士大夫  反封建思想  小山    北宋  女子  晏几道 
描述:是北宋诗词名家黄庭坚,他在《小山词序》中给予很高的评价。之后极力肯定小晏论家固然不少(如陈振孙、王灼、毛晋、周济、冯煦),但他们着重赞扬的还是小晏的才华,而不似黄庭坚极力赞扬小晏的思想意义
论晏殊的客观理性色彩
作者:陈志斌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  珠玉  情感抒发  情感抒发  理性  理性 
描述:认为晏殊《珠玉》在情感抒发中带有浓厚的客观理性色彩 ,表现为不觉痕迹的情感流露 ;适可而止的理性分寸 ;深刻透彻的观察分析和对自然人生的哲理点示。
谢薖《竹友》初探
作者:江凤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人  江西诗派  苏轼  中秋  作品  咏物  咏梅  木兰花  梅花  似花 
描述:谢(艹过),江西临川人,与谢逸同为北宋后期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宋史》无传,因此,我们对他的身世知之甚少。清人赵之谦主编的《江西通志》对谢(艹过)有过粗略的介绍:“字幼槃,逸(谢逸)弟,自号竹友。尝为漕司首荐,省闱报罢,以琴弈诗酒自娱,诗文不亚其兄,时称‘二谢’。”
小晏内涵的对比结构分析
作者:张海鸥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内涵  结构分析 
描述:小晏的内涵构成基本是以情爱为主旨的悲欢离合之情事,而这些正是人生和艺术中的最基本的对比关系。其他如极端化的对比关系和个性化的对比内涵等,构成了小晏在对比结构中的基本审美特征
心灵的避难所:论晏几道的恋情
作者:诸葛忆兵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恋情  词人  晏几道  歌妓  舞女  刘过  小山  白日梦  优越感  宋词研究 
描述:。他一再堕入爱河,又一再被迫别离,留下众多恋情相思的篇。在这类中,他表达爱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见钟情。如《临江仙》: 记得小 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里明白
晏殊、欧阳修与审美直觉
作者:蔡起福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直觉  欧阳修  审美意象  晏殊  表现性  苏珊·朗格  艺术直觉  审美主体  深层意蕴  范仲淹 
描述:展开、情感的渗透、意象的孕育等。为了进一步领略晏欧的艺术魅力,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他们是怎样由审美直觉而获得审美经验,从而创造出审美意象的。
江西派之词学观论略
作者:刘庆云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江西词人  学观念  诗词同理  《词话丛编》  欧阳修  刘辰翁  吟咏情性  晏几道  中华书局 
描述:江西派之词学观论略
试论晏殊的空幻情结
作者:王丽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幻情结  圆融观照 
描述:由于受到佛教影响,空幻情结使晏殊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以入世的热烈情怀,照破有情世间之空幻实相,时时谛观身心当下的每一丝悸动,将其化为俊拔、超越的审美艺术境界,是晏殊独特风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