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0)
图书(57)
报纸(43)
学位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9)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8)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1(22)
2009(16)
2007(18)
2005(13)
2001(12)
1999(8)
1992(12)
1988(18)
1946(3)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7)
史学月刊(4)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学习博览(1)
半月选读(1)
文化先锋(1)
贵州人民出版社(1)
咬文嚼字(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作者:风临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王朝  青苗法  改革  欧阳修  士大夫  神宗  司马光  时代  保甲法 
描述: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
荆公变法
作者:樊蔚泉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苏轼  神宗  太皇太后  熙宁变法  吕惠卿  青苗法  朝廷  翰林学士 
描述:字幕: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可恤"的维新改革精神,彪炳于华夏史册。公元十一世纪,西方的英国有克伦威尔,东方的中国有宋代王安石。大王朝"熙宁变法",风生水
锐意改革的王安石
作者:刘松林  来源:经济视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锐意改革  北宋王朝  大地主  保守派  土地  中国古代  官僚  神宗  市易法 
描述:11世纪中叶,正值中国古代北宋王朝统治的中期。由于当时的政府并不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土地的兼并愈演愈烈。极少数大地主、大官僚占据着大片的田地,残酷地剥削农民。无地的
文豪的旷达
作者:陈美者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文豪  形象代言人  欧阳修  王安石  酿酒  粉丝  瑜伽  神宗  惠州 
描述:一个流行路人扑倒圣人的年代里,苏轼仍被人深深仰慕着,即便有"暗恋堂妹"这一小小隐疾,人们也因为深爱苏轼而闪烁其词:你说什么说什么我听不到啊。
章惇传论:从章惇的宦海沉浮看北宋中后期政治风云
作者:黄錦君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太皇太后  文化研究  神宗  参知政事  吕惠卿  三司使  北宋中后期  宦海沉浮  青苗法 
描述:知政事欧阳修的推薦,章惇为著作佐郎。章姓乃福建浦城大族,北宋年间,其有籍于朝廷者,或以文章擅天
兴德灭谀
作者:王立常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郭祥正  以德治国  读后  认识  宰相  武冈  建议  神宗  江东 
描述:石说:"我不久前在江东时,曾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作者:石学峰  来源:中国人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方官员  神宗  熙宁  青苗法  北宋王朝  高利贷  弱势群体  老百姓  富国强兵 
描述: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年仅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登基伊始,不仅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而且还极其不满于朝廷及各地州县官员的精神萎靡不振,他热切地渴望通过朝纲改革,使得北宋王朝
司马光与范镇交游考述
作者:刘丽丽  来源:长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仁宗  士大夫  神宗  交游考述  进士  相交  熙宁  立嗣 
描述:司马光与范镇同为仁宗天宝元年(1038)进士,自此开始了两个人的相交之涯。范镇《秋怀答司马君实》:"畴昔共登仕,尔来三十秋。"[1]即是指此。当时,范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前此殿廷唱第过三人
苏轼的士大夫特质
作者:孫民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北宋  文集  神宗  利民  宋代  君主  苏轼 
描述:"士大夫"这一階层,古已有之,但真正成熟,恐怕始于北宋。这一成熟,不仅表现在北宋士大夫已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先天下之尤而尤,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且还表现在他们与君共治天下的行动上,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在范、王二相的影响下,士大夫们
蔡京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蔡京  司马光  中书舍人  个人品质  历史记载  盖棺定论  神宗  徽宗  治国思想 
描述:时历任中书舍人、知开封府等要职。但王安石对蔡京并不赏识,据说他曾经指出:蔡京“如何做得知制诰,一屠沽耳!”蔡京与王安石不是一回事,甚至完全相反。就个人品质来说,王安石以“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而著称。当时人大多肯定他“节俭恬退,素行亦好。”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