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
作者:孙文波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有很多争议,这与其时代变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溯源进一步探究,以演绎出其变法的成效及历史作用。
-
张居正历史定位再议
-
作者:毛佩琦 来源:明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历史定位 王安石变法 明朝 万历 中国历史 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家 专制 评价
-
描述:位有重新审视的必要。朱东润先生在写作《张居正大传》时曾指出,历史上对于张居正"誉之者或过其实,毁
-
周礼的历史局限
-
作者:刘文瑞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局限性 周礼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描述:成为历代国家治理的样板。至于周公,更是宰相执政的典范。即便不是儒家,面对渗透到朝野上下方方面面的礼仪规范和礼治精神,也不可能完全更弦易张,因为周礼已经具体化到生活细节之中,直到当代,吃饭饮酒的程式,招呼朋友的称谓,无不同周礼有着形形色色的关联。那种试图彻底割断传统的努力,不但会遇到藕断丝连的尴尬,而且会遇到传统的反弹。路径一旦选定,就会形成依赖。 从现代的眼光看,周礼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给“发展”留出空间。周公制礼作乐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却没有给出超越过去的路标。用礼明确社会之“分”,并把这种秩序相对固定化;用乐明确社会之“和”,并给社会添加凝聚力。这一体系确实能使“和而不同”的秩序高度完善,但所形成的稳定和平衡是一种没有新出路的“死循环”。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周公就具有“开放社会”的眼光和境界,但我们必须看到“封闭社会”的局限和不足。
-
与元宵节有关的历史故事
-
作者:刘继兴 来源:农民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节 典故成语 乐昌 传统节日 爱情故事 王安石 铜镜 历史故事 历史上 袁世凯
-
描述:为妻。其时隋军压境,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不久,陈果为隋所
-
历史素材与作文话题
-
作者:赵玉华 来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九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素材 汉光武帝 大树 晏殊 官员 读书 治军 将军 举例 作文
-
描述:素材举例:1.东汉光武帝的大将冯异治军有方,作战骁勇,为人谦逊恭谨。在路上与其他官员相逢,他总是把车引到一边让别人先过。每次征战回来,众人争功论赏,他总是避到大树下不置一词,因此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
面对世界:昆曲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张静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国际学术研讨会 昆曲艺术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国家大剧院 表演艺术 综述 香港大学 白先勇
-
描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国内外知名戏曲学者及昆曲表导演方面的名家共六十余人受邀参加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新浪网、中华戏曲网以及《明报》、《星岛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困境
-
作者:王珏平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磨腔 牡丹亭 昆曲传习所
-
描述:本文的核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探讨了其起源,形成,繁盛及其衰落,并且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社会时代两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客观的阐释。同时着眼于今天昆曲的现状,回溯和审视新中国戏曲政策,进行彻底的反思
-
花园与森林——《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的“梦幻世界”
-
作者:耿歆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戏剧 爱情戏剧 花园 花园 森林 森林 梦幻世界 梦幻世界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
描述:其背后隐含着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
我国古代对世界会计、审计史的贡献
-
作者:李孝林 来源:北京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周礼》 云梦秦简 经济文化 封建社会 居延汉简 会计检查 奴隶社会 秦汉时代 公元前
-
描述:代,钢铁“生产过程的
-
多彩的京剧世界 从毛泽东看戏谈起
-
作者:刘琦 来源:长寿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梅兰芳 京剧 《三国演义》 汤显祖 戏谈 中国古典小说 《水浒传》
-
描述:在50年代,梅兰芳有一次将在北京怀仁堂演出《游园惊梦》。这出戏是汤显祖《牡丹亭》传奇中的一部分。演出前3天,毛主席特意派人到梅兰芳家借《牡丹亭》。梅兰芳对来人说:“《牡丹亭》传奇,经过几百年来艺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