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西周至汉时期遗失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杨来运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失物  周礼  法经  汉律 
描述:周朝的"大者公之,小者私之"的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属原则是对其集体劳动成果分配原则的扩展与适用。《法经》"拾遗者刖"的严苛规定是法家重刑思想的体现。汉朝的遗失物制度继承自《周礼》而非《法经》,其实际执行效果却因受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而大打折扣。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州县置废的考察
作者:马剑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州县  唐宋时期  熙宁  王安石  山南  宋神宗  成都平原  武德  四川盆地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为减少差役而大肆省并州县,哲宗初,就是否应该恢复被罢废的州县,朝臣议论颇多。吕陶认为部分州县废之未当,应予复置。他在《奉使回奏十事状》一文中言:(州县)建置之始,或以版籍之蕃庶,或以讼诉之浩穰,或以防寇盗之变,或以示形势之重,皆有意谓,不徒置也。
沈凤威在沦陷时期的电影理论研究及其价值
作者:宫浩宇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威  电影理论  解读  判断  价值 
描述:电影理论状况,并对其所应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给出个人的初步见解与判断。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的市易法对外贸影响解析
作者:吴继良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易法  对外贸易  牙人  官府垄断 
描述:王安石的市易.法及其对外贸易法律中,主要体现出对国家私营商业活动“恶其盛又恶其衰”思想,因此他用“市易务(司)”及其牙人对商品进行价格遏制,控制垄断和加强朝廷对商业领域的控制.
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
作者:史念海 史先智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  子城  北周  东宫  文献记载  《周礼》  军事据点 
描述: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史念海史先智十六国时期长安城中分有小城,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又另有小城、子城和皇城。小城的记载始见于《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记》。《载记》说:(晋穆帝永和
大师与历律——《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师  乐律  历律  文化 
描述:乐官与史官同源,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历律学而不是单纯的乐律学。后世文献所载"以律正历"、"以律协历"之传说,乃中华农耕文明发源期之农业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实践"的历史投影,具有原始巫术和"天学宗教"意义,其文化影响,深刻而久远。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乐  师保  《周礼》  文化 
描述:《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从郑韩故城出土陶文看先秦乡遂制度
作者:王琳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乡遂制度  陶文  “郑韩故城”  《周礼》 
描述:进行进一步研究,今略补充说明。 据蔡全法先生不完全的统计,这批陶文总计140字。其中单字27种、45字,双字为38种、88字,三字与四字各1种。可识文字为131个,未识文字1个,另有残缺不全的文字8个。我们把有关属于古郑国乡里制度的陶文集中起来,结合古文献资料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郑国的乡遂制度还没有彻底瓦解。 一、“井”字陶盆,一件,泥质灰陶,战国时
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夷”乐官  夷夏之辨  中国  文化 
描述:周代宫廷设立四夷乐官与夷夏观念有关。夷夏本非族称,其称谓源于古老的贡纳制度。夷夏之辨只是以斗极崇拜为根据的传统中国观念或天下观念的反映,它喻示了礼乐因袭的传统及中国文化多元熔铸的基本模式。
殖民时期狮岩洞元光寺修行者群像:兼论曹洞宗在狮头山的活动
作者:阚正宗  来源:玄奘佛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狮头山  狮头山  元光寺  元光寺  斋教  斋教  曹洞宗  曹洞宗  月眉山  月眉山 
描述:,但专业方向名称不规范,需加以规范和调整。结论 护理学研究生的专业方向需要进行进一步规范,注意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体现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