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0)
报纸(174)
学位论文(48)
会议论文(10)
图书(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5)
地方文献 (8)
地方风物 (6)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2)
2013(23)
2008(29)
2007(34)
2004(24)
1997(5)
1995(8)
1994(4)
1985(8)
1930(8)
按来源分组
侨报(5)
财政公报(2)
老年人(2)
镇江日报(1)
淮北晨刊(1)
少年文艺(写作版)(1)
写作(1)
四川中医杂志(1)
初中生(1)
扬子晚报(1)
革命者麟德1923年的经济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热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小钱庄,进了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棉业银行,短短几年,就做到了银行出纳股主任的位子。 但据说此人在钱庄做事时就不太安份,老是想着要“弃商务农”。18岁那年他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按当时知识阶级的时尚,照片背后他题了两句诗,写的是:学商何如学农好,想共乡人乐岁穰。19岁那年的春天,看到报上的招生广告,他给南京省立第一农校校长写了一封信,痛陈他的“好农之志”。大意是,他虽知在商亦可救国,但商场凶险,贪利忘义,媚上咒下,改革又非小商人所能,求高职又非昧着良心不可,所以他只有逃跑。校长先生劝他暂且不要辞去钱庄职务,救国固然重要,饭碗更是重要。再加上父亲的阻拦,搞得他一时很是痛苦。在给张东荪的一封信里,他说要痛下决心,投身农界,“改良农业,造福农民”。 一个人成天在铜钱的气息中讨生活,偶尔做做乡村梦也算是浮上来透口气。
略论胡麟的图书分类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录学  目录学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 
描述:本文认为胡麟的图书分类思想,既有对图书分类体系演变的探讨,又有对四部分类法的分析与改进,且对书目著录方法也颇有研究。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他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更适合孩子的发展:读《“满足儿童的需要”
作者:陈冠楠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  儿童  儿童  孩子  孩子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许卓娅  许卓娅  老师  老师  上课  上课  教室  教室 
描述:4年前,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听许卓娅老师上课是我最大的享受,她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在课堂上说起有关幼儿的一切时,还俨然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快乐而美丽。如今我已经离开校园,幸运的是还能够经常在《学前教育》杂志上拜读到许老师的文章。
资格不应是选择干部的标准?
作者:邹非  来源:学习杂志 年份:195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资格不应是选择干部的标准?
麟《诗薮》的诗史体系
作者:杨灿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薮  诗薮  诗史  诗史  体例  体例 
描述:麟是明代七子派复古理论的总结者和完善者,其《诗薮》建构了纵横交错的诗史构架,对诗体和诗人诗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后来的诗歌史乃至文学史产生很大的影响。
麟小说与诗歌之关系研究
作者:陈丽媛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诗歌  关系 
描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以诗歌入小说的现象由来已久。明代学者胡麟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小说中之诗歌,并以唐人传奇中之诗歌为中心,对历代小说中之诗歌进行悉心体味,归纳总结,认为小
麟的《玉海·艺文》
作者:王重民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6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麟的《玉海·艺文》
麟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
作者:徐旭英  来源:北京中医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  医案  医案 
描述:用药;明病因、统全局——标本兼顾;重继承、勇探索——推陈出新。
为改革立法遵循宪政轨道
作者:欧阳晨雨  来源:民主与法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  轨道  宪政  遵循  立法  商鞅变法  戊戌维新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张居正 
描述:从商鞅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从王安石新政到戊戌维新.有改革就会有风险和成败。对于改革的过错乃至失败,究竟是宽容还是严惩.考问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段]
麟传记资料及其历史嬗变
作者:崔建利 万华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记资料  传记资料  嬗变  嬗变 
描述:麟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历史、版本目录及图书辨伪方面成就卓著。但本文对存世各类文献中有关胡麟的传记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胡麟不公正评价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