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06)
报纸(2056)
学位论文(123)
图书(69)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35)
历史名人 (914)
非遗保护 (33)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2)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3)
2013(344)
2012(591)
2009(447)
2008(496)
2007(319)
2005(151)
2004(119)
2001(31)
1988(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2)
中国文化报(64)
戏剧文学(42)
文艺报(23)
文艺研究(15)
文艺争鸣(6)
世界遗产(4)
北方文学(下半月)(3)
许昌学院学报(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艺术当师造化--记陆抑非老师一次写生示范
作者:马其宽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造化  生长规律  示范  牡丹花  工笔画  没骨画  牡丹亭  画集  中得心源  花港 
描述:春》,把我带回到遥远的从前.
《振飞曲谱》传艺林
作者:华特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长生殿  京剧院  玉簪  舞台  曲谱  装帧设计  牡丹亭  临川四梦  生活经验 
描述:,对昆曲渊源,声腔体系,
《汤显祖著作金瓶梅考》的简介和质疑
作者:徐朔方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西门庆  南柯记  张居正  李开先  学术讨论会  清平山堂话本  牡丹亭  红楼梦  论文 
描述:《汤显祖著作金瓶梅考》的简介和质疑
吴舒凫生平考--与刘辉先生商榷
作者:华生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洪升  生年  康熙  居士  十三年  二十年  评点  吴山  考略 
描述:吴舒凫是清初一位颇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活动家,然而,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了解甚少。近日拜读《戏剧艺术》87年第1期上刘辉先生的大作《论吴舒凫》(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了解吴舒凫是很有益的,但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高雪芳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崔莺莺  杜丽娘  林黛玉  红楼梦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贾府  爱情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丽娘是太守
明刻《还魂记》叶德辉题记
作者:王若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德辉  大连图书馆  牡丹亭  元曲研究  明刻本  盐谷温  题记  叶氏  中国戏曲  说文 
描述: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评《名联鉴赏词典》
作者:钱剑夫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鉴赏  词典  参考书目  失考  对联  辞书出版  牡丹亭  文学  名胜  唐诗 
描述:可商之处甚多,其中失精、失当、失考、失收之处尤伙。试举浅见,
独具特色的“上昆”说明书
作者:郑岩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明书  不同层次  独具特色  上海昆剧团  集体主义  人物画  文学性  演出  牡丹亭  国画家 
描述:主义的精神和团结的气氛。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针对昆剧艺术历史久远、文学性强的特点,为了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了解昆剧这颗艺术明珠,说明书在介绍此次在京演出的四十余个剧组时,都注明了剧作者的姓名和朝代,并重点
星月联辉奏水磨——写在上昆三度晋京之前
作者:俞振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蔡文姬  水磨  演员  余音  剧目  程式  观众  牡丹亭  舞台形象 
描述:犹未尽,再想说几句。上昆初次进京,在1979年,为国庆三十周年献演了《蔡文姬》;第二次是1982年,演出了《牡丹亭》《钗头凤》《烂柯山》等;这次正值建国三十七周年,
婚姻是一只闹钟
作者:殷园  来源:人人健康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姻  闹钟  玫瑰花  恋爱  朦胧  故事  牡丹亭  彬彬有礼  无限  世界 
描述:恋爱故事似乎都与梦有关,红楼有梦、玫瑰花有梦、牡丹亭也有梦。雾里看花梦中看月,迷茫朦胧,遐思无限。那种好时光,人一辈子似乎只有一次。婚前睁只眼,卿卿我我的两情依依时,处处山青水秀,时时爱意绵绵,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