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丽娘心态探析
-
作者:汤春华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人物形象塑造 心理描写 汤显祖 《牡丹亭》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由于作品反映了她至深至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更是由于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苦闷的内心世界。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
临川一梦 千古绝唱——《牡丹亭》:传统戏曲的现代回归
-
作者:龚孝雄 来源:今日上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汤显祖 审美 上海昆剧团
-
描述:临川一梦 千古绝唱——《牡丹亭》:传统戏曲的现代回归
-
高情传唱牡丹亭,纵使西厢亦减价
-
作者:黄幼珍 来源: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减价 汤显祖 “隐” 归隐
-
描述:地同时映照在《牡丹亭》之上?更直切地说,汤显祖为何自谓高情?为何有此高情?何谓高情?高情何在?本文不鄙浅陋,见诸同好。
-
字字句句总关情
-
作者:海湖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人物形象 文学创作 感情因素
-
描述:塑造人物,尤其是着力塑造的主人公,总浸透着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概莫能外。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高老头》,当写到高老头死时,心里
-
《临川四梦》与元杂剧的文体因缘
-
作者:程芸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汤显祖 传播 接受 文体
-
描述:明南北曲交流与互动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文人曲家审美心态、文体选择的多样性。
-
精神的漂泊与不朽之思的失落
-
作者:李丹阳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南柯记》 《邯郸记》 精神“无根” 生命意识
-
描述:的是汤氏欲靠馆阁典制大文“立言”以求传世的不朽之思的失落。通过对汤显祖诗文戏曲的深层诠释,可以全面立体地还原其生命意识和精神历程。
-
浅析杜丽娘的性格矛盾
-
作者:王晓顺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女性人物形象 性格矛盾
-
描述:杜丽娘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一个美丽女性,为了追求爱情,梦而死,死而生,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杜丽娘追求爱情的过程,也是她在情和理面前激烈冲突的过程。是情战胜理,情又让位于理
-
尴尬人逢尴尬事——《牡丹亭·闺塾》中的陈最良
-
作者:戴元枝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闺塾》 陈最良 汤显祖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描述:在《闺塾》这出戏中,汤显祖以其生花之妙笔,塑造了三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率直、敢于反抗的春香,稳重而不乏对自由渴望的杜丽娘,迂腐气十足的陈最良。作者在嘲弄陈最良的同时,又饱含着同情
-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
-
作者:LI Hui lin SUN Yun bo REN Zhao ying LI Gui li 来源:美中外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比较文学 沙士比亚 汤显祖
-
描述: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
-
论《邯郸记》
-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记》 世俗内容 文人体验 地域色彩
-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