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变化万千成大观:苏轼和他的《黄州寒食帖》
作者:韩明廉  来源:金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  书法家  颜真卿  黄庭坚  翰林学士  政治家  礼部  王安石  进士 
描述: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进士乙科,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谥"文忠"。他不但是宋朝一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书法家,也是中国历史人物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活剥王安石《孟子》贺《粤海风》百期
作者:傅书华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风标  海风 
描述:谁言沉魂不可招,百期真言竟风标。莫道举世嫌迂阔,亦有斯刊慰寂寥。(附记:王安石《孟子》原诗为:"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试论先秦声教文化与六之教
作者:徐丽鹃 赵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教    巫瞽  周礼 
描述:色彩,使其与政治、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随着口传媒介的衰落,以及大司乐的乐教逐渐转向大司徒为主导的德教后,六只能言义而不知声,“六义”说代之成为后世政治诗学的经典阐述。
为画悟诗情:古诗《秋思》教学一得
作者:张萍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籍  王安石  秋思    古诗  作品创作  写作背景  表达    洛阳 
描述:的写作背景。了解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因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使已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从钟山系列看王安石人生价值体系的调整
作者:严铭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价值取向  价值体系  王安石  诗人  调整  钟山  中国文学史  政治家 
描述:晰看到他努力整合、调整人生价值体系的心路。王安石的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作者:刘慧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
牡丹亭》评点的传播学意义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者  传播学  文本传播  传播速度  批评视角  审美感受  资料汇编 
描述:牡丹亭》问世后,文人们就热衷于对它的评点,这是表达他们对该剧欣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同时,通过文人的评点解读,帮助一般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文辞曲意的精妙之处,获得与
论《牡丹亭》里的女性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  女性  习俗  习俗 
描述:<牡丹亭>通过对日常礼仪、生活、游艺及生产等多方面女性习俗的描写和刻画,真实地展现了明代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生活境况.这种对女性习俗的关注源于汤显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蕴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把握.
足尖上的《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国家大剧院  芭蕾舞剧 
描述:中芭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5月首演后在岁末再次在国家大剧院起舞。这部以昆曲《牡丹亭》为蓝本,由话剧导演李六乙执导、郭
牡丹亭》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
作者:陈彩华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爱情观  爱情观 
描述: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现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