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记承天寺夜游》点寻踪
作者:邵莺 张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苏东坡传》  地方军事  道德目的  王安石  反对派  林语堂 
描述:德目的,又无使命作用的漫谈偶记。《记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类文章的杰出代表作。此文至少有如下点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加以关注:
论周代献诗制度“以为谏”现象
作者:祝秀权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献诗制度  为谏  卷阿  周礼  正变 
描述:“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为谏”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为谏”献诗传统有关。“以为谏”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
-永驻在她心间-记作家刘绍棠的妻子曾彩
作者:范一农  来源:妇女之友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永驻在她心间-记作家刘绍棠的妻子曾彩
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
作者:杭州 卢典  来源:明湖诗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
缠病与病缠
作者:范一直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达夫  史铁生  黄景仁  “穷而后工”  《我与地坛》  袁宏道  无关系  汤显祖  王安石  文学现象 
描述:缠病与病缠
王安石议政的政见与""性
作者:李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政  议政  "以议政"  "以议政"  ""性  ""性 
描述:王安石议政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是作"",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的创作中经常调动
“加冠”和“摘帽
作者:陆精康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五言诗  近体诗  宋代  原作  七言诗  洪迈  王安石  吻合  随笔 
描述:近体诗以方寸之地描摹万物,诗人力求辞约意丰自不待言。然以家观之,即使精短篇什,亦非无可行增删改易之处。加冠、摘帽即为诗歌意蕴变化之法。所谓加冠,就是句前添字,化五言作七言,令原作在意境上生出变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开场和退场之比较
作者:陈志萍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开场  开场  退场  退场 
描述:曲牌,也不再使用套语,而是直接概括剧情。两剧在开场和退场的运用上大同小异,这种"巧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产物。
〈遊園驚夢〉的身體
作者:劉蘋 廖馨  来源:中國現代文學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遊園驚夢  身體  牡丹亭  文化  認同 
描述:三個層面的內涵:身體表達靈肉的衝突;身體表徵的文化的懷舊;身體集聚認同的斷裂。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