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
作者:张晓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
描述: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
丽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
作者:张筱梅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卷入性理解 卷入性理解 视野期待 视野期待 女性容貌 女性容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
描述: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丽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
-
梦里梦外都是情——《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梦”的对比分析
-
作者:罗兴娅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桥惊梦 草桥惊梦 张生 张生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 丽娘 丽娘 历史 历史 理想 理想
-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两梦——"草桥惊梦"和"游园惊梦"分别借剧中人物张生和丽娘之梦表达出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草桥惊梦",张生之情起于梦而止于梦;"游园惊梦",丽娘之情发乎梦却超越梦。一梦见出历史的无奈与真实,一梦见出理想的追索与光芒。
-
江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
作者:彭龙慧 杨明旭 桂爱礼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马头山 昆虫 昆虫 区系 区系
-
描述:2001年5~7月对江西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3000余号,鉴定种类582种,对其中415种标本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马头山昆虫种类与世界七大昆虫区都有不同程度
-
相山铀矿田航空能谱数据图像处理与分析
-
作者:张士红 林子瑜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航空伽玛能谱 航空伽玛能谱 相山 相山 铀矿 铀矿 孟赛尔变换 孟赛尔变换
-
描述:的能谱数据处理思路和技术,为相山铀矿田地质勘查提供了新的线索。
-
马头山羊舍饲圈养的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
作者:张作仁 熊金洲 闻群英 后家根 戴猛 甘先华 余传根 曹钟鑫 李观题 王学能 高虹 杨太根 杨祖林 来源:养殖与饲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马头山羊 舍饲圈养 舍饲圈养 牧草资源 牧草资源 农作物秸秆资源 农作物秸秆资源 规模化 规模化
-
描述:林、果间种植人工牧草,利用闲散劳动力增加农村就业创收门路,而且它有利于对羊群实行科学管理,减少放牧体能消耗,
-
相山铀矿田地貌形体DEM模型应用分析
-
作者:张万良 张杰林 刘德长 张静波 叶发旺 来源: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DEM DEM 岩石地貌 岩石地貌 侵蚀程度 侵蚀程度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
描述:小也不是太大的区域,即铀矿床矿点的分布与地表侵蚀程度有关.
-
赣闽火山碎屑(斑)熔岩的矿物特征对比分析
-
作者:徐海江 单林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比分析 矿物特征 火山碎屑岩 钾长石 江西相山 熔岩 碎斑结构 玉华山 有序度 尤溪
-
描述:陂的碎屑熔岩的钾长石主要为低透长石;福建石牛山碎屑熔岩以高透长石为主。两省碎屑熔岩钾长石种属,有序度都反应出高温火山岩的特点。钾长石化学
-
福建省周宁县马头山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
作者:池永翔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坡 滑坡 形成机制 形成机制 治理 治理 周宁县马头山 周宁县马头山
-
描述:切破坏-剪切破坏区向上发展与后缘张裂隙贯通-滑面贯通、滑坡产生。根据定量分析计算,在连续降雨或暴雨条件下,该滑坡整体超过临界稳定状态而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可能继续失稳破坏。根据滑坡特征,提出了采取削坡减载、排水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
-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Ⅰ.科的区系分析
-
作者:刘仁林 裘利洪 施建敏 揭正平 李彦连 LIU Ren Lin QIU Li hong SHI Jian min JIE Zhen ping LI Yian lian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的植物区系 科的植物区系 种子 种子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
描述:种,隶属于174科668属.通过研究分析该区科的区系,结果表明:本区科的区系是热带性科占总科数的49.4%,具有稍强的热带成分;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南大陆的古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但仍然是起源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