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5)
期刊文章(199)
图书(8)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9)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1)
非遗保护 (9)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6)
2009(20)
2006(10)
2005(16)
2004(12)
2000(7)
1999(6)
1995(4)
1994(5)
199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上海文汇报(10)
武汉出版社(2)
雪莲(2)
河北大学出版社(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
韶关学院学报(1)
琴童(1)
中华文学选刊(1)
读张风《渊明嗅菊
作者:袁行霈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菊花  故宫博物院  白描手法  晚节  笔画法  风帽  半透明  元老  周亮工 
描述:。须令千载后,想慕有陶张。”署“上元老人写渊明小炤(同照),庚子”。上元老人即
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云壑渔隐》赏析
作者:董寓榕  来源: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泼墨  晚年  三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  书画作品  泼彩  用笔  李瑞清 
描述:逝于台北,享年85岁。原名张正叔,又名张权,乳名小八。后改名为猨、蝯、爰、季,字古皇、季爰、大千,号大千居士。别署石室沙
北宋翰林画院制度下的美术教育探究
作者:梁田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翰林画院  画学  王安石  考试制度  教育模式  制度影响  北宋初期  选拔制度  绘画 
描述:虽然在北宋前期,画院出现的同时,正式的画院教育机构并未形成。但是,类教育模式在画院的制度影响下,还是暗暗地存在和发展着的。画院的录用选拔制度、递迁制度都对画院的美术教育甚至是民间的美术教育产生深深的影响。
元代隐逸画家王蒙《青卞隐居》研究
作者:贾峰 屈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蒙  元代  创作背景  作品  黄鹤  明代  空间分割  皴法  评价  技法 
描述:冠以"第一"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青卞隐居》在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一、创作背景《青卞隐居》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那时,王蒙已是第二次隐居黄鹤山中.他一生都在隐逸与出仕
朱寿昌入《二十四孝》原因探析
作者:陈晓燕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四孝  寿昌  王安石  黄庭坚  熙丰变法  苏轼  士大夫  居敬  元代  江西诗派 
描述:元代郭居敬所辑的《二十四孝》,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当成彰显孝道的范本,其中所收录的宋代人物仅有黄庭坚和朱寿昌。黄庭坚是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他不仅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并且在书法领域也造诣颇深,因此历来
《销售管理》“三门派”华山论剑——读财经文版、华章经管版
作者:孙路弘  来源:销售与市场 上旬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销售管理》“三门派”华山论剑——读财经文版、华章经管版
楠、王英鎏两同学捧回钢琴金奖
作者:暂无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楠、王英鎏两同学捧回钢琴金奖
养生文摘:装糊涂和装聋作哑(文)/睡翁林散之 边文辑
作者:暂无 来源:武当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养生文摘:装糊涂和装聋作哑(文)/睡翁林散之 边文辑
仅有半小时记忆的人 男人亦应是朵花 进食过饱致脑早衰
作者:暂无 来源:医学科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仅有半小时记忆的人 男人亦应是朵花 进食过饱致脑早衰
北魏孝文帝巧用《革》卦促进迁都:《资治通鉴》所涉《》文辑
作者:铮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北魏孝文帝  《革》    阴阳观  《通鉴》  《周易》  变法改革  封建社会  平城 
描述:中时迁都洛阳记叙尤详.本文拟对孝文帝利用《周易》革卦排除迁都阻力一事略陈管见。谋略与威权并用实现迁都大计《通鉴》在记叙了孝文帝拓跋宏在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等改革措施后,即行谋划将部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但是,考虑到反对迁都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强大,不便公开提出,“乃议大幸伐齐,故以胁众。”于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五月的一天召见群臣.“使大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孝文帝高兴地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①朝臣部不敢说话,只有任城王拓跋澄仗着是皇帝的叔父,位尊权重,敢于廷争面折,因而提出反驳c退朝后,孝文帝单独召见了拓跋澄,首先解释了在朝堂上厉声作色的缘故:“明堂之事,恐入人竟言,记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让拓跋浪消了气,接着就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迁都的想法:“今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