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观记人散文艺术特色探析
-
作者:田泳锦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人散文 秦观 艺术特色 陈师道 人物形象 北宋 王氏父子 叙事文学 传奇色彩 王安石
-
描述:程杰先生说:"秦观是宋代一位才情焕发而思想复杂的词人。"①笔者以为,把此句中的"词人"换成"散文家"也是恰当的。因为,秦观才情焕发,不仅在词,而且在诗、文等方面也是成就斐然。北宋曾肇在《荐章处厚、吕南公、秦观状》说:"蔡州学秦观,文辞瑰玮"。②与秦观同为"苏门六君子"的陈师道在《答李
-
2012年诗歌鉴赏题特色大盘点
-
作者:倪同刚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杨万里 高考 晁补之 诗歌题材 表现手法 考生 晏几道 新课标 表述
-
描述: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从纵向上看,基本稳定在去年的格局上,只有个别省份稍有变化。从横向上看,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本文从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梳理出十项典型的特点,其中既有特色
-
挖掘临川文化资源,建立特色地方文献信息库
-
作者:胡光林 涂玉清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文献 临川文化 地方文献信息库
-
描述:、年鉴、名录、图录等;应采取复制、调拔、捐赠、现金采购等多种方式尽力收集齐全;建立地方文献信息库不仅要建成资料丰富的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信息库,更应建立临川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及临川地方文化网页等电子网络
-
江西建昌帮炆法特色炮制及其现代研究思路
-
作者:易炳学 钟凌云 龚千锋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昌帮 建昌帮 炆法 炆法 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 工艺改进 工艺改进
-
描述:炆法为江西建昌帮独有的传统炮制方法。文章对炆法的传统特色炮制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炆法特色炮制原理的研究思路,并借鉴江西民间瓦罐煨汤改进的煨汤炉设备,提出了炆法新工艺改进的研究思路,为地方特色炮制
-
吴吴山三妇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
描述:吴吴山三妇在对《牡丹亭》的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三妇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大团圆 情与理 情与理 荒诞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 ,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 ,其独特结局的形成 ,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 ,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有一定的意义
-
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
作者:何敏士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谈浪漫手法的表现特色-舞剧《牡丹亭》观后
-
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
作者:颜小忠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
描述:一部光照临川的佳作:略谈《临川县志》的编纂特色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意义.
-
古韵今咏——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特色
-
作者:庞林春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音乐特色 古韵 观众欣赏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白先勇 江苏省
-
描述: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名剧自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