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三字经》说到历史教育
作者:鲁丁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育  三字经  人之初  人与人  性相近  性善论  理论基础  孔子  必要性  王应麟 
描述:点。他们认为,性是善的,但由于是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很大区别。《三字经》自第七句“教之道”以后,直到“教不严,师之惰”,共十四句,是说父母师长进行教育的责任,而以孟母和窦燕山为施教的典范。自第二十一句“子不学”以下,共八句,是说学的必要性。
论宋诗的历史地位
作者:朱大成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欧阳修  王安石  唐人  历史地位  官僚地主  宋诗  北宋王朝  统治阶级  北宋初期 
描述:开发表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之后,由于信中谈到“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一些文学论著涉及宋诗时,大多不是裹足不前,就是绕道而行,或者只谈宋诗不懂形象思维而不及其它。这就会使人产生宋诗除了“味同嚼蜡”之外再无长处的误解。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评论本是从诗歌创作的形式方面着眼的,并没有对宋诗给以全面否定的意思。我们绝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对
六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复习  社会主义  培养学生  史实  特点  民族  重点  历史上  王安石变法  计划 
描述:~~
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辨之一
作者:陈一琴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象  意象  古代诗论  诗歌形象  胡应麟  考辨  文心雕龙  方东树  诗说  诗歌创作 
描述:的内容和界限;“意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决不能混同而论。本文仅就诗说史上一组最基本的范畴——“形”、兴象”、“意象”,作个初步的考察和辨析,企望能勾出它们产生、发展的轮廓,并找出一点规律性
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与徐志远商榷
作者:李兴建 贾文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起点范畴  思想  行为 
描述:比较而言,利益,而不是思想与行为,更适合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厚德载物 文化托校:临川区唱凯镇中学校园建设纪实
作者:暂无 来源:初中生之友·学习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厚德载物  校园建设  临川  文化  跨越式发展  学校  历史 
描述:2008年历史性的搬迁,为唱凯中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从华南中学到唱凯镇中学再到现在的新唱凯中学,每一次的易址,对学校来说都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都是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寻求向上的支撑。
错过(外一首)
作者:马海霞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思  木石前盟  涉江  牡丹亭  蒹葭  花瓣  花开  花枝  历史  故事 
描述:错过(外一首)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
神奇赣鄱 铸就经典
作者:郭晶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光  观众席  舞台效果  洪水  歌舞  牡丹亭  舞台表演  历史  声效  江西 
描述:这是一次豪华的文化盛宴,这是一次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当一道道闪电划过天空,缓缓而出的是一个雄伟的巨人,他,高举利斧,用力劈下,轰……一对娇媚的"人儿"从石中蹦出,那是"章"与"贡"啊,"他们"合流而成"赣",那雄伟的巨人就是传说中的"赣巨人"。他,为我们拉开
大雅之美 余音不绝
作者:沈立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江苏昆山  百戏  历史  闺阁  唱腔  锦屏  游园 
描述: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其曲调之高雅,唱腔之圆润让人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