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47)
学位论文
(15)
报纸
(11)
会议论文
(11)
图书
(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9)
才乡教育
(13)
地方文献
(7)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
(5)
2012
(11)
2009
(14)
1999
(16)
1998
(17)
1997
(17)
1994
(9)
1988
(7)
1986
(4)
1983
(2)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15)
孔子研究
(5)
河北学刊
(2)
社会科学战线
(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文物
(1)
孝感学院学报
(1)
浙江社会科学
(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哲学
先秦
商周时代
李觏
宋代
王安石
程朱理学
好官
明代
感性
奴隶
封建统治
心学
音乐史
唯心主义
水利工程
干肉
空首
监察制度
司寇
奴隶制国家
先秦时期
塔里木盆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古代农业
逻辑
王道教化
影印本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先秦哲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7
条
论
先秦
时期瞽朦的社会功能及历史地位
作者:
许兆昌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时期
社会功能
历史地位
华夏文明
韦昭注
《尚书·尧典》
基本技能
《周礼》
天道
神权政治
描述:
论
先秦
时期瞽朦的社会功能及历史地位许兆昌瞽,是
先秦
时期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本文即试图对他们的社会功能及历史地位作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一、瞽的基本技能
先秦
时期的瞽,基本技能是知音通律。《国语·周语上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
先秦
的传播
作者:
廖群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易
周易
占筮
周礼
左传
国语
描述:
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先秦
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
作者:
姚才刚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周礼的文质论》
人文学科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秩序意识
礼仪规范
中国
描述:
先秦
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
阴霾一缕阳光-
先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之自由婚姻
作者:
陈才训
来源:
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姻观
《周易》
《周礼》
《诗经》
《左传》
先秦
时期
婚姻
古代婚姻史
描述:
已,谈论中心绝非婚姻,因此,才能观
先秦
婚恋全貌。
论
先秦
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
作者:
邹德文
姚晓娟
ZOU
De
wen
YAO
Xiao
juan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时期
商品管理
节约与诚信意识
思想基础
描述:
先秦
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论
先秦
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市
作者:
邹德文
姚晓娟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时期
商品管理
节约与诚信意识
思想基础
描述:
先秦
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试论
先秦
声教文化与六诗之教
作者:
徐丽鹃
赵苗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教
六诗
巫瞽
周礼
描述:
色彩,使其与政治、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随着口传媒介的衰落,以及大司乐的乐教逐渐转向大司徒为主导的德教后,六诗只能言义而不知声,“六义”说代之成为后世政治诗学的经典阐述。
陆象山眼睛向下的
哲学
思考
作者:
吴文宙
吴文鼎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民为心
以民为心
损上益下
损上益下
扫上兼下
扫上兼下
合下便是
合下便是
描述:
在上下尊卑的礼治社会中,陆象山以平民哲学家的目光,注视着下层黎民,并提出了许多
哲学
思考,体现了他的君权民主思想的萌芽。
陆象山教育
哲学
的本体论思想研究
作者:
顾春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象山教育
哲学
的本体论思想研究
李觏
哲学
的辩证法思想浅议
作者:
赖井洋
来源:
求索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辩证法思想
阴阳二气
“常”
“无”
“权”
“有”
事物的本质
发展过程
哲学思想
描述:
李觏
哲学
的辩证法思想浅议●赖井洋李觏字泰伯,号盱江。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草民”①。三十四岁,以草泽荐,召试制科,下第归。次年,南城立学,李觏“为之师,四方来学尝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