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6)
报纸(42)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3)
地方文献 (111)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2(13)
2011(25)
2009(8)
2008(10)
2005(10)
1995(4)
1994(6)
1993(5)
1981(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31)
中国戏剧(23)
戏曲艺术(6)
中国京剧(5)
同舟共进(2)
中国新闻周刊(2)
文艺理论与批评(1)
长寿(1)
江苏教育(1)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1)
恰如春在柳梅边——谈《拾画·叫画》的表演
作者:汪世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汤显祖  昆剧  观众  昆曲  剧目  台步  演员  舞台形象  表演特点 
描述:表上多下功夫,用艺术的魅力去征服观众,吸引观众。学演这出戏必须掌握“雅静甜”三个字。就是说要在淡雅的风格中透露出炽热的痴情,在恬静的情调中流露出诗情画意,在甜美的韵味中让人回味陶醉。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境,他对我的要求确实够严厉的,无论是一个简单的造型,
感受《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现代观众  汤显祖  昆曲  杜丽娘  精华  演员  舞美  爱情 
描述:,“合则两立,离则两败”。
品黄连,话“石女”
作者:刘异龙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女  石道姑  黄连  汤显祖  生理缺陷  女性  念白  祖宗  演员  医疗水平 
描述:的女人写进了剧本,而且倾注了深深的同情,这在当时程朱
明清戏曲演艺论
作者:叶长海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表演艺术  汤显祖  演员  技术论  鉴赏论  《闲情偶寄》  李渔  《牡丹亭》  潘之恒 
描述:详细的论述。
欣赏·必要的距离(戏剧审美通俗谈之二)
作者:冯健民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欣赏  戏剧家  演员  杜丽娘  艺术家  观众  心理距离  汤显祖  欣赏者  物我 
描述:布洛在一九一二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作为艺术中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的文章。在这篇有名的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审美要素--审美的心理距离。由此,他
汤显祖《庙记》中的演剧理论初探
作者:陈东有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演剧艺术  戏曲家  演员  南柯记  古典戏曲  艺术境界  艺术再创作  戏曲创作 
描述:具特色的戏曲理论文章。全文虽只九百余字,却深刻地阐发了演剧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反映了与汤翁的创作
精湛优雅的昆剧《题曲》
作者:林琅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表演艺术  独角戏  舞台  人物性格  汤显祖  观众  表演节奏  演员 
描述:小青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深受损害的青年妇女形象,是相当真实、动人的。《题曲》一折是乔小青的独角戏,写的是乔小青被大妇幽禁,身似羁囚,只得读书浇愁,迷上了《牡丹亭》。她一读再读,深深同情杜柳之恋,更艳羡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再生。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无限伤感,无可奈何,只得题诗“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应是“代表剧目”
作者:王德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  秦香莲  剧目  表演艺术  说明文  演员  晚报  化妆  家马  戏院 
描述: 2002年6月9日《今晚报》3版有一演员化妆照片,说明文字中有一段话:“昨晚,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因病退出舞台数年后,再度粉墨登场,携其新收弟子肖丹红在中国大戏院推出代表作《秦香莲》全剧
敢借戏文讽奸凶——梨园子弟的侠情表露主题
作者:王立 刘卫英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子弟  忠奸斗争  中国古代文学  优伶  戏文  观众  《精忠记》  王安石  演员  下层民众 
描述:王梦生《梨园佳话》曾记载清末名优黄润甫在演出时,台下观众的热烈情氛与演员本身的深入角色:“黄三……扮戏善作老奸,最能险狠.如《捉放》中之曹操,《下河东》之欧阳方,皆使人见之切齿,恨不生食其肉
再论我国导演学的拓荒人汤显祖--答詹慕陶
作者:高宇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导演学  导演艺术  具体内容  表演艺术  演员  戏剧艺术  戏曲音乐  科学命题  拓荒 
描述:大有好处的。在这里,我仅就戏曲导演学的理论遗产的发掘方面,敬答几点意见;主要的还在于向广大的导演理论工作者和从事戏曲导演实践的同行们广泛求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