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44)
期刊文章(2128)
学位论文(553)
图书(143)
会议论文(8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54)
地方文献 (165)
地方风物 (137)
非遗保护 (34)
才乡教育 (21)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15)
红色文化 (14)
按年份分组
2010(1165)
2009(603)
2008(475)
2006(216)
2005(169)
2002(77)
2000(56)
1999(71)
1991(31)
1986(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85)
历史研究(6)
护士进修杂志(4)
北京农学院学报(3)
护理研究杂志(3)
数学通报(2)
液压与气动(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1)
中国医学创新(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新闻监督的公共性应是刑法保护的重要法
作者:李瑾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监督  刑法保护  公共性  刑事强制措施  新闻记者  新闻报道    采访  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 
描述:近年来,记者采访遭遇人身攻击或事后报复,甚至因撰写新闻报道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时有发生。记者的执业环境似乎变得有些"凶险"。危险信号:以刑事手段处理未经查实的言论2010年7月,《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不幸成为"记者被通缉"这一新
从汤显祖到钱谦: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作者:赵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汤显祖到钱谦: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紫钗记》中李形象的重塑与至情主题
作者:马芫硕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汤显祖  《霍小玉传》    形象  至情 
描述:《紫钗记》中的李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
《紫钗记》中李形象的矛盾性
作者:邱根秀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紫钗记》  《紫钗记》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 
描述:《紫钗记》中的李不够果敢坚决主动,只是在被动与软弱中苟且忍让与回避,汤显祖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
诗:韶生、立三、定松、阮君慈、冷隽、陈梦周、沈厚韶、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文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韶生、立三、定松、阮君慈、冷隽、陈梦周、沈厚韶、
个人消息:周毓庆、谟、作寿、姜英时、郑步鸿、张壬、
作者:暂无 来源:大夏周报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个人消息:周毓庆、谟、作寿、姜英时、郑步鸿、张壬、
征:舒同之子让亚视“改口”
作者:中宁  来源:东北之窗(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舒同  中国海外集团  中国海外集团  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协议  亚洲电视  亚洲电视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控股集团  控股集团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 
描述:3月11日,用20亿元入主亚洲电视的荣丰控股主席征,促成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国海外集团、粤海控股集团四大国企及北京银行与香港亚洲电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除了得到五大企业老总撑场
骥德《曲律》与诗学传统
作者:解玉峰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骥德  诗学传统  曲律  沧浪诗话  曲学  诗学批评  诗教传统  词源  严羽  牡丹亭 
描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词为诗余,曲为词余。今之词曲,即古之乐府(骥德《曲律·杂论下》)。自觉地将词曲纳入到诗的传统之下,这不仅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多少反映了词曲创作的实际,因为词曲家们本身
渔洋《聊斋志异》评批述评
作者:周锡山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渔洋  《池北偶谈》  《聊斋》  艺术成就  述评  人物形象  《牡丹亭》  《口技》 
描述:渔洋《聊斋志异》评批 述评周锡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代伟著,渔洋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位评论家。“第一位”乃有三层意义:一、在时间上,渔洋是最早给以具体评论的文学家;二
许伯遒与梅兰芳
作者:许国杭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昆曲  舞台演出  三十年代  五十年代  唱腔  四十年  俞派唱法  吹奏  南柯记 
描述:先叔许伯遒先生自幼受家庭薰陶(先叔爷友皋公能唱昆旦,喜吹笛),又天赋禀厚,十岁时已能按谱奏曲,颇有昆味。他先从名笛师方萼亭学笛,十四岁那年,在上海一次昆曲清唱中,吹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