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19)
报纸(1433)
图书(29)
会议论文(23)
学位论文(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90)
地方文献 (82)
红色文化 (11)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10)
文化溯源 (7)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09(249)
2006(82)
2000(84)
1997(85)
1996(45)
1988(39)
1983(37)
1982(48)
1980(19)
1956(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海外版(5)
廊坊日报(3)
群言(3)
读书月报(3)
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少年月刊(2)
中国青年(2)
咬文嚼字(1)
文谭(1)
河北文学(1)
自贡盐化工生产应是久大在先——《自贡盐业之最采撷》后的补正
作者:伍培基  来源:自流井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自贡盐化工生产应是久大在先——《自贡盐业之最采撷》后的补正
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
作者:刘祯 刘涛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元戏曲  艺术精神  汤显祖  晚明  嬗变  艺术本质  现代学术  戏曲创作 
描述:选题、立意,似乎与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问题无所关涉,为何称其提供了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我们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有感于作者写作思路的独特性和“问题重构”时的某些不同一般之处。我们注意到,敢于“回到旧题”,尤其是回到旧题的开端,是程芸这部专著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回到旧题的开端”,既使得这部专著成为近年“汤学”研究值得广泛重视的力作,也凸显出它对于戏曲本质问题的参考价值。所谓开端,即指一个端点,而此端点却是整个体系的原型构架和缩影。也就是说,开端处已经包蕴全体,而全体则是开端本身的展开。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性的理论问题,“戏曲艺术本质”这一问题的开端,其实就是要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去着重理清两条线索:一条是戏曲本体观念的逻辑演进,另一条是戏曲艺术形态的历史衍变。落实为学理运作,就要求研究者能进入具体的戏曲史,去...
流军—新华文坛的赵树理——流军的《蜈蚣岭》有感
作者:潘亚暾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蜈蚣  赵树理  意识流小说  文坛  地方色彩    通俗小说  五里云雾  坎坷命运  马来族 
描述: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你情不自禁地会被主人公坎坷命运所吸引,为他们的痛苦而悲哀,因他们的幸福而欢笑……厚厚的一本小说,我一口气完了。
锐意进取文如其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学语文选析)
作者:刘树从  来源:文艺欣赏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锐意进取文如其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学语文选析)
旧志给王安石说几句话——整理旧志随笔之三
作者:张南勋  来源:京山县史志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旧志给王安石说几句话——整理旧志随笔之三
一本难得的、地区、断代、专题音乐史著——吴赣伯《二十世纪
作者:口汪毓和  来源:人民音乐: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家  香港  古筝演奏家  断代  乐史  史著  专题  上海音乐学院 
描述:谈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即将在香港举办有关“国乐问题”研讨会的有关事项,他是这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第一段]
情与景会 意在言外——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怀)
作者:郭春华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情与景  意在言外  新词  晏殊    艺术手法 
描述:宋初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有好几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首,就其思想而言,虽不过是悼惜春天的衰残,感伤流光的易逝。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却写得情与景会,意在言外,因而传诵千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读者。[第一段]
身处逆境 雄心未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作者:周子瑜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托古讽今  赤壁怀古  周瑜  新潮流  思想内容  思想感情  豪放词风  英雄人物 
描述:有人判定它所反映的“不过是他(指作者苏轼)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的一种失败的心理罢了”,他“是托古讽今,含沙射影,抒发了他那顽固守旧派反革新潮流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久雪终会有晴时:王磐“北南吕·一枝花”《久雪》
作者:朱晨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磐  汤显祖  王骥德  散曲  词人  徐渭  曲律  曲论 
描述:持朝政,下对百姓百般盘剥,民众苦不堪言。当此乱世的曲家王磐,借曲抒情,影刺现实。《久雪》一曲一反以往文人咏雪、赏雪、赞雪的笔调,痛斥雪的祸害。此曲构思独到之处就是将曾被当作纯洁无暇或昭示丰年的雪比作了当时社会上的邪恶势力,而且巧妙地围绕大雪及其久下不停所带来的灾害层层铺叙,并诅咒其终将被烈日春风所烤化吹融,从侧面对恶势力加以嘲讽,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第一支曲[一支花]开头就连用“乱飘”、“密洒”、“恰飞”、“又舞”四个动词性短语,使得铺天盖地、飘飘扬扬的大雪在顷刻之间迎面扑来。这真是一场飞扬跋扈的大雪!瞧,雪花飞窜在“燕塞边”,飘落在“程门外”,飞舞在“梁苑”里,徘徊于“灞桥”上,似欲摧毁世间万物。“燕塞边”、“程门外”、“梁苑”、“灞桥”四个典故构成两组对偶,使读者由眼前上下弥漫、四方飞舞的雪花想到了:燕山大如...
展示清诗的风采与魅力:王英志《新编清诗三百首》
作者:张仲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诗  诗三百  中国诗史  唐宋  心理准备  清代诗人  新编  钱钟书  袁枚  读者 
描述:各成一代诗。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元明不能变,非仅气力衰。能事有止境,极诣难角奇。看来,二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