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病
-
作者:李愫生 来源:新青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昆曲 牡丹亭 茶楼 漠北 杜丽娘 小城 柳梦梅 柔软 声音
-
描述: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中国好声音。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
-
读《痰火点雪》体会
-
作者:裘昊 楼宇舫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痰火点雪 龚居中 临证体会
-
描述:读《痰火点雪》体会
-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之浅较
-
作者:左鹏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比较 比较 爱情 爱情
-
描述:本文通过对《西厢记》、《牡丹亭》中爱情描写的比较,指出:人物塑造上,两剧主人公都把“情”放在第一位,但性格侧重却各有不同;爱情主题上《西厢记》主要是以“情”反“礼”,《牡丹亭》则是以“情”反“理”;表现方式上,《西厢记》完全是现实的手法,《牡丹亭》却是现实手法与浪漫手法结合的产物。
-
相山浅考
-
作者:孙浩波 来源:文化时空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 饮马池 民间传说 钓鱼台 藏经洞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建筑 复苏活动 能源城市 旅游城市
-
描述:许许多多优美的诗篇。
-
浅评《小山词》
-
作者:王增鑫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浅评 词人 晏几道 “狂” 气格 伤别 伤春 身世之感 歌妓
-
描述:晏几道的《小山词》在艺术上价值,历代词论家已从不同角度给予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小山词》不仅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两者有机地融合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境界
-
浅较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
作者:黄杨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异同 异同
-
描述:方面进行了比较浅析,以了解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
鹅湖浅读
-
作者:张先强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论辩 文化遗迹 哲学观点 铅山县 理学家 穷理
-
描述:在江西铅山,有一处闻名天下的文化遗迹——鹅湖书院。800多年前,大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曾在这里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面对面论辩哲学观点,从而给世人留下鹅湖之会美谈。书院在离县城廿余公里的鹅湖山北麓。这里青峰突兀,秀岭相连,清泉莹沏,飞瀑如练。据《铅山县志》
-
浅碧深红各不同
-
作者:王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恋情词
-
描述:晏殊、欧阳修承袭花间写情的传统,但又以真挚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其从酒筵佐欢的伶人艳曲变为抒情写意的文人情词。两人在性格个性和生平经历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恋情词呈现出浅碧深红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
-
纸上中秋不觉浅
-
作者:孙凤山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 纸 幸福感 王安石 思念 诗句 明月 故乡
-
描述:其实,中秋逼近了,微笑有两个道理:一个是思念。思念远方的亲人,亲人健在,生活舒畅,平添了一份幸福感,月在心头已十分,微笑便油然而生。不像那一片一片的落叶,是天空飞向大地的吻,凋落在心头的是成熟的思绪抑或残缺的记忆。一个是纷至沓来的中秋诗句。
-
《爱莲说》探故
-
作者:张一民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王安石变法 朱舜水 散文小品 统治阶级 君子 宋仁宗 宋神宗 莲花 明末清初
-
描述:?”①他还指出《爱莲说》的立意是寄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王安石以智慧术数逢其君,为祸方烈,先生委之不可,争之不能,是故爱莲以闲神志。”②朱舜水之解颇新奇,然而缺少根据,不足徵信。据宋人度正《周声公年谱》载,《爱莲说》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五月,此时周敦颐正通判虔州,年四十七岁。而王安石参政,推行新法是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之间相距六年。换言之,即《爱莲说》在王安石变法前六年已经写出,虽然早在嘉祐四年,王安石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一直未被宋仁宗采纳,也未得到治平年间宋英宗的支持。这段时期的王安石是未逢其君,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