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9)
报纸(142)
学位论文(7)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6)
地方文献 (11)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35)
2011(30)
2010(35)
2009(17)
2008(32)
2007(18)
2006(17)
2004(18)
2002(10)
2001(15)
按来源分组
湖北招生考试(1)
求实(1)
长三角(教育)(1)
教育情报参考(1)
教育科学论坛(1)
素质教育大参考(1)
美与时代(1)
人文杂志(1)
新教育(吉林)(1)
文学教育(下)(1)
中小银行应是改革着力点
作者:林毅夫  来源:经济展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小银行  中国  金融体制改革  企业资信 
描述:中小银行应是改革着力点
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作者:张其凡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描述: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
管仲改革与宗法制度
作者:王晓方  来源: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周礼  参国伍鄙 
描述:地强化宗法意识 ,这不能不说是管仲改革在思想领域中的误区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变法
作者:刘森  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仲改革  封建经济  罗斯福新政  改革者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王安石变法  资本主义国家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成功原因 
描述:一、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史实 (1)春秋时期:①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等政策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②鲁国实行“初税亩”,促使土地由国有制转向私有化。 (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
熙宁官制改革
作者:赖琼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官制改革 
描述:熙宁官制改革是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变法的成败,同时又开启了元丰官制改革的前奏,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而王安石则倡导和主持了这次改革,但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其设想与实践的偏差
漫话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作者:王宏治  来源:民主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变法主张  改革者  王安石变法  具体制度  现行法律  变革  真实含义  主要内容  子产 
描述:我们今天用得非常普遍的改革一词,虽在约二千年前即已开始使用,但其在古代的真实含义较现代来说,其应用的范围要狭小得多,往往只是指具体制度或事物的改易、变革。如在《后汉书·黄琼传》中,黄琼曾针对有人欲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作者:孙双武  来源:求学(高考资讯指导.文科生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梭伦改革  中外历史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国家  北魏孝文帝  王安石变法  农奴制改革 
描述:的社会改革、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等。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复习指要
作者:汪瀛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成功  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上  王安石变法  高考  阅读材料  历史问题  解题关键  教育思想  榷盐法 
描述:【高考真题解析】例(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改革:创新的镜像
作者:何祎男  来源:浙江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进程  渐进式改革  综合配套改革  浙江特色  镜像  试验区  改革发展  王安石变法  世界历史  改革精神 
描述:改变或创造新的东西,更中性一些,而似乎任何努力向好的行为都可冠之以“改革”。 作为浙江过往30多年发展的根本经验之一,特别应该将改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改革精神、突出改革重点、创新改革
一场无人喝彩的改革
作者:范军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改革派  宋神宗  北宋王朝  曾公亮  内忧外患  历史  理想主义者  宰相 
描述: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个王朝都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开场白,但不是每个王朝站在历史拐点的时候都能完成华丽的转身。就如同宋朝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最终也只是无奈地悄然落幕。对于一场无人喝彩的改革,期待似乎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