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78)
学位论文(35)
报纸(26)
会议论文(20)
图书(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9)
地方文献 (76)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08(53)
2006(37)
2004(21)
2002(18)
1998(30)
1997(37)
1991(19)
1987(21)
1962(1)
194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0)
文献(31)
抚州师专学报(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7)
文学评论(3)
晋阳学刊(3)
书目季刊(3)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安徽文艺出版社(1)
清华学报(1)
西周农业税法
作者:马宗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农业税制  农业税法  自由民  土地私有制  余夫  周礼  奴隶制  生活源泉  孟子 
描述:“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即国家)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以前的氏族社会完全没有的”。
古“九州”
作者:范宝相 张维喜 王继荣  来源:山东档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辖境  《周礼  克州  南北朝  长江流域  西秦岭  河南  山东半岛  史部  三刺 
描述:古“九州”
先秦诉讼法
作者:李衡梅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诉讼法    司寇  神判法  邓析  封诊式  郑注  陪审制度  公开审判 
描述:的邦训,其文化的传统纵今日非尽可因袭,而其精神,虽在今日尚有值得发扬而光大者,予以为尚不少”。列宁指
冼夫人墓地
作者:李爵勋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冼夫人  电白县  娘娘庙  公元  北宋  寰宇  十里山  乐史  古迹  光绪年间 
描述: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保宁、良德二县并于电白,即宜黄、乐史子正撰《太平寰宇记》的前十年左右,保宁(今电白的电城、大榜、马踏、爵山、博贺一带均属其境)并入电白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孙铸等人修的《电白县志》(三十卷本)卷二十六“古迹冢墓”里,纪述
吴炳晚节
作者:车文明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南明史  永历朝 
描述:关于明末著名戏曲家吴炳的晚节,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三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通过对各种有关记载的详细分析和甄别,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被俘后拒绝降清、绝食而死的
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
作者:张保来 崔嵬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不负刑事责任  八十岁以上  免除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  中国历代  《大清新刑律》  犯罪行为  减轻处罚  《周礼》 
描述: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刑事责任年龄,对司法实践和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刑事法规中,都有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系统考察,谈谈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特点。一、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及特点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夏、商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已不可考。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最早载于《周礼》之中。《周礼·秋官·司刺》中有三赦之法:一放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戆愚。也就是说,幼弱、老耄、戆愚之人犯罪,可以予以赦免。三赦之中,有两赦与年龄有关,但是,《周礼》中没有对幼弱、老耄的具体年龄做出规定。根据《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汤显祖杂二则
作者:王文泰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中进士  张居正    登科  《评传》  万历朝  罗汝芳  遂昌  改字 
描述:汤显祖,字义仍,这可谓不刊之论。在《汤显祖编年评传》(下简称《评传》),中则提及汤显祖改字的问题:
镇墓兽
作者:韩建武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墓兽  《山海经》  《周礼》  独角兽  魏晋南北朝  十二生肖俑  昆仑山  《风俗通义》  神荼  秦汉时期 
描述:镇墓兽
楚国倌人
作者:张君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楚国  舆人  《周礼》  小臣  《左传》  养马  “台”  仆人  奴隶  家臣 
描述:划分、爵职体系与官制构成也具有同一性,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宜是在同一文化圈内互相参照、影响而形成的共生文化.
春秋聚居
作者:刘学勇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齐语》  春秋时期  城邑  《左传》  乡遂制度  “野人”  秦汉时期  古代公社组织  故城 
描述:春秋聚居刘学勇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聚居方式,学者历来依据《周礼》所载的乡遂制度,以为大概是公室、贵族及工商业者居于城邑内,农民则居于城邑周围的“乡”及“遂”中,即与后来的城乡聚落形态并无太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