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0)
报纸(61)
学位论文(6)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
地方文献 (66)
地方风物 (12)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11(21)
2010(15)
2009(17)
2008(16)
2006(6)
2003(6)
2000(4)
1999(4)
1983(3)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4)
古典文学知识(3)
师道(2)
黑龙江科技信息(1)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
当代小说(下)(1)
陕西中医杂志(1)
舞蹈(1)
中华合作时报(1)
遇见赣剧,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参演新编赣剧《临川四梦》
作者:苏洁彩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汤显祖  老师  舞蹈  表演  排练  眼睛  戏曲演员  当代大学生  挑战 
描述:你知道赣剧吗?若是三年前,你问我,我会回答不知道。若快进一步,换成两年前,我会说听说过。如果是现在,我会很自豪的告诉你,当然知道,我还演过呢!我相信,许多当代大学生如我当年一样,对于汤显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可是对于江西的赣剧知道的并不多,本地人如此,更不用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客了。
白云黄鹤下的“美丽人梯”:记武汉市汉江区中学政治教研员唐银平
作者:楚竹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研员  武汉市  中学政治  老师  黄鹤  青年教师  教学质量  白云  女教师  学科带头人 
描述:看到唐老师QQ空间里那张题为"09清明垄上行"的照片,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想不到,这位13年前就开始在本刊崭露头角,发表了《谈谈法律与道德的"三个互相"》等多篇文章的女教师,不仅容貌清秀,衣着竟也时尚。周日,我登门拜访,她正系着围裙炒菜。
感伤因旷达而美丽-由两首《浣溪纱》谈晏殊词的意蕴
作者:王小红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感伤因旷达而美丽-由两首《浣溪纱》谈晏殊词的意蕴
美丽大学”应是灵魂对话之地:访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
作者:张筠 徐幸平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精神  党委副书记  对话  灵魂  张斌  教授  共同理想 
描述:美丽大学应该是魅力大学,应是师生与学校灵魂对话的地方。美丽大学必须是传承与创新片举,用校史文化濡染师生心灵,凝炼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找准弘扬社会土义共同理想的载体。”一落座,张斌便阐释
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作者:暂无 来源:国文学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空闺图像  理趣 
描述: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作者:吕宝成  来源:吉林建筑设计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建筑艺术 融当代先进科学:敦化市正觉寺工程设计
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作者:贾庆申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古典戏曲名著活在舞台上:评《牡丹亭》的改编本《杜丽娘》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英译:以《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何婷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翻译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语境重构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意象传递 
描述:本文基于罗选民的互文性翻译观,通过对《牡丹亭》白之译本和汪榕培译本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戏剧中唱词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戏剧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作者由此试图论证,以语境重构为核心的互文性
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作者:茅廉涛 邱兵  来源:文汇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上海市  上海市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描述:让更多的人“读”古典名剧:写在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公演
让更多的古典戏曲名著搬上昆剧舞台:谈昆剧剧目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海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上海昆剧团  《桃花扇》  《牡丹亭》  《长生殿》  《西厢记》  舞台  江苏省  昆曲  剧目 
描述:一、昆剧搬演古典戏曲名著的意义 新时期以来,幽兰飘香的昆剧舞台上,一批古典戏曲名著焕发异彩,格外引人注目,例如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还魂记》,《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的《西厢记》,上海昆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