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论领导者职业修养
-
作者:李宇诗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修养 高层 领导者 飞来峰 王安石 探索者 开拓者 成功者
-
描述:900多年前,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下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千古绝唱。诗中的“高”字,点燃了探索者的火把,铺平了开拓者的道路,开启了成功者的大门。“高”,既是圣者视野、志向的起点
-
“细柳新蒲为谁缘”:清初禅门诗界一桩公案的考索
-
作者:杨旭辉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蒲绿》 弘储继起 木陈道态 《布水台集》 僧诤
-
描述:的分化,此诚时人诗中所谓“更叹空门襄,腥尘也易乾”。
-
翰墨发奇香——记一代书法艺术宗师舒同
-
作者:王自强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
-
一次为人民服务的好机会——写在《牡丹亭》邮票发行前
-
作者:戴敦邦 来源:集邮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一次为人民服务的好机会——写在《牡丹亭》邮票发行前
-
陆象山“德性个体”思想:从“本心”发用出发
-
作者:田超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此心 此心 德性个体 德性个体
-
描述:"本心"在常人状态下处于潜在发用状态;在当下状态中,"此心"召唤个体、发用并最终重新自我隐藏,这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象山彰显了一种"德性个体"观念,即通过对当下个体的德性选择树立
-
真爱永存:发生在刘绍棠身边的感人故事
-
作者:郑恩波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讯 中国
-
描述:真爱永存:发生在刘绍棠身边的感人故事
-
伤感与虚幻——小山词词心发微
-
作者:曹章庆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感 虚幻 《小山词》 晏几道
-
描述:小山词中主要存在着伤感与虚幻两种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态,在内涵方面表现为怀才不遇、蹉跎沦落或苦恋离情、风流云散的伤感;以及“欲而不得”或“得而复失”的虚幻。而这种虚幻,主要是通过“梦幻”、“醉酒”两种方式和“空”等字面加以表达,跟佛禅在精神体验方面又有某种相通之处。
-
学路与出路——21世纪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理念之发微
-
作者:杨天保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王学 宋学 汉学
-
描述:出路。
-
郑注群经体例发微——兼谈训诂学的起源
-
作者:唐文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训诂学 《周礼 郑注 礼记 起源 破读 义界 仪礼 小雅
-
描述: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马思聪出走真相从马思聪平反消息发堀
-
作者:许寅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思聪 中央音乐学院 采访 民主与法制 记者职业 平反 陈自明 文化大革命 总编辑 丁善德
-
描述:年的小年夜。其时记者正被借在《民主与法制》,担任长驻特约记者。是日上午10时半,总编辑丁柯用几句话交代一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