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109)
报纸
(621)
学位论文
(164)
图书
(142)
会议论文
(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35)
宗教集要
(28)
地方文献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
(427)
2012
(486)
2011
(492)
2009
(438)
2008
(376)
2003
(235)
2002
(218)
2001
(212)
1993
(110)
1979
(36)
按来源分组
晚报文萃
(12)
中国人才
(10)
各界
(8)
江苏政协
(7)
文史月刊
(5)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5)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4)
安徽统一战线
(2)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2)
中国医疗保险
(1)
相关搜索词
城镇职工
君子
南京东郊风景区
太医院
大人
仕途
王安石
参知政事
司马光
古典散文
《乌江亭》
《题齐安驿》
古代文学
三皈依
古诗
答司马谏议书
妻子
两面派
历史风云
基本观点
力量
兴亡之感
作者
墙角
唐宋八大家
唐人
哲理诗
中国
农业生产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恩恩怨怨】搜索到相关结果
7109
条
残菊飘零满地金
作者:
李晓玲
来源: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诗人
王安石
主人
可怜
描述:
‘残菊飘零满地金’呢?错啦,错啦!”于是,他随手从桌上拿起笔,在诗稿的旁边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便得意地走了。
王安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
中国
北宋
描述: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王安石
这个人
作者:
快乐大叔
来源:
党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个人
个人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悲剧
悲剧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
王安石
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变法者在中国历史上多半以悲剧收场,相比之下,
王安石
倒是基本做到了善始善终。
“假如我是
王安石
……”
作者:
顾廷斐
王汉江
来源:
湖南教育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引导学生
古诗教学
遣词造句
词语
老师
象征诗
执教者
月亮
瓜州
描述:
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亦诗亦谜 乐在其中——谜语诗拾趣
作者:
李学开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诗
中国
朱淑真
王安石
王吉甫
苏东坡
描述:
我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在五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既具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矶竿不能替代手竿——辨析目前对矾竿的一些盲目认识
作者:
颜恒
来源:
垂钓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竿
矶竿
王安石
苏东坡
黄花
钓鱼
描述:
少时读诗,曾在趣闻中见过一段
王安石
与
苏东坡
的笔墨官司:
王安石
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上两句,
苏东坡
阅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续之:“秋花不比春花时,还须诗人仔细吟。”而
王安石
对诗意
菊花不落瓣
作者:
哲理
来源:
知识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菊花
苏东坡
《楚辞》
王安石
诗人
屈原
描述:
好好读书。难道没有读过《楚辞》中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吗?”
酒色财气诗
作者:
王善明
来源:
文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打油诗
饮酒
苏东坡
王安石
和尚
生机
描述:
宋代大文豪
苏东坡
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
苏东坡
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开封有个包青天
作者:
快乐大叔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封
苏东坡
王安石
城市
古都
定都
描述:
一座城市因一个人扬名的不多,开封是古都,北宋定都开封长达百年,但开封这座城市被大多数人知道,却并非因为它是古都。快乐大叔一直奇怪,为啥不是“开封有个杨继业”?或者“开封有个
苏东坡
”?再或者“开封
宋朝,最可爱的部分
作者:
蒋勋
来源:
小作家选刊(作文考王)(中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朝
可爱
欧阳修
王安石
做官
苏东坡
描述:
我最喜欢北宋。欧阳修、
王安石
,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
苏东坡
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