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朱陆异同争论史」中的保守调和模式-李绂《朱子晚年全论》评析
-
作者:蔡龙九 来源:东吴哲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晚年全論》 朱陸異同 朱熹 陸象山 李绂
-
描述:想上「可同」的内容。另方面,除了说明李绂的贡献之外,亦针对《朱子晚年全论》的内容作出评析,点出此书的贡献及其失误之处。
-
朱陆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
描述:完全不同的人心秩序治理、社会政治走向或发展趋势:前者以其思想的解放性而具有瓦解政治规则的作用,后者以其观念的规范性而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比较而言,朱熹的进路较陆王的进路更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
-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
作者:曹东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
描述: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
《宋史》同姓名的王之道有二人
-
作者:王曉波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相山 籍贯 姓名 文集 居士 弱冠 合肥市 神道碑 人名索引
-
描述:王之道在《宋史》中凡两见。一见于卷四五二《魏彦明传》,言建炎二年(1128)金人攻围延安府,"王庶子之道未弱冠,率老弱乘城。""未弱冠",即王之道其时还不到二十岁。其父王庶于《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庆阳(治今甘肃庆阳县)人,其子的籍贯自不待言。二见于卷二○八《艺文》
-
北宋祖无择事迹考述(一)
-
作者:陆俊青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文彦博 熙宁 洛阳 文集 史官 墓志铭
-
描述: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洛阳有个真率会,参加者均对王安石新政持异议。闻名洛中,号称“九老”,祖无择与司马光、文彦博、富弼等均厕身其间。关于祖无择,《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者李焘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祖无择当立传而史官逸其事,须别考详”。笔者在
-
论司马光的吏治思想
-
作者:曲家源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吏治思想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文集 镜鉴作用 北宋中期 选官制度 政治家 政治思想
-
描述:》,“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为了突出这部书的镜鉴作用,司马光在有关史实之后写了二百一
-
王安石《宋赠尚书都官郎中司马君墓表》一文——兼论温公、荆公
-
作者:邬国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都官 司马氏 尚书 夏县 起居注 《行状》 文集 起居舍人
-
描述:父炳皆不仕,然累世未尝异居,故家之食口甚众而贫无以赡。君幼孝谨,父兄悉以家事付之,能俭勤以成其家。当是时,田不加广,又未尝为商贾奇袤之
-
匆匆五日 风韵长存——论苏轼的登州之任和对登州风物的歌咏
-
作者:梁自洁 曲树程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知州 湖州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常州 团练 资用 蓬莱 文集
-
描述:住常州。满以为从此能彻底退出险恶的官场,依靠常州的薄田安身度日,终老此生。可是不久又受命复职,出任登州知州。
-
论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
-
作者:吴玉清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财观 北宋政权 农民 变法派 禁军 冗兵 文集 京师 熙宁
-
描述:。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