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之际以诗言志的文学批评论
-
作者:余和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尚书 周礼 吴季札 文学批评
-
描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批评的人文传统与创新精神。
-
“诗言志”与“功成作乐”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表现形态 2010年 大学学报 乐论 功德 范畴 周礼
-
描述:赵辉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诗是周代乐制巾乐的表现形态,属于乐的范畴,故所谓先秦诗论都是乐论。“诗言志”原本是西周礼乐理论形态中乐论的一个命题,足“功成作乐”的乐学观在“论乐
-
吴道南《河渠志》编撰的历史背景
-
作者:申艳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道南 河渠志 背景
-
描述:有明一代,水利著作层出不穷。据明朝《千顷堂书目》记载,水利专著多达125部。吴道南《河渠志》就是其中的一部。它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吴道南编撰的一部水利志书。记载了有关水利事业的方方面面。它之所以会
-
木陈道志禅师浅论
-
作者:钟东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陈道忞 临济宗 师承关系 临济宗风
-
描述:了临济禅法向来的宗风.
-
托物言志 含蕴有味
-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
描述: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
略论《长生殿》的情悔思想
-
作者:孙京荣 张兵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洪升 李隆基 杨玉环 爱情文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西厢记》 杨贵妃
-
描述: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问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有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
-
情与真:汤显祖的戏剧观
-
作者:冯晔 来源: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观 情与真
-
描述:汤显祖戏剧观的重心是情与真。肯定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 ,反对以理格情 ,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 ,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 ,抨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尚真 ,就是要把真情实感不加
-
文学中的“情悖于理”
-
作者:贾文昭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与理 文学作品 合情 别趣 杜甫 沧浪诗话 生活中 牡丹亭 生活逻辑 汤显祖
-
描述:一我们平时议论文学作品,常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合情合理”。情与理一致,看来是文学的常规。然而,文学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只合情,不合理,情与理不一致,也就是“情悖于理”。
-
冯梦龙的“情教”思想及其渊源
-
作者:张志合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情教 宋明理学 政治思想 正确评价 三言 汤显祖 渊源 正确理解 唯心主义
-
描述:确理解冯梦龙的作品,首先应当研究冯梦龙的思想,探讨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社会理想。这才是正确评价“三言”及
-
论梨园子弟的侠情表露主题
-
作者:王立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园子弟 忠奸斗争 优伶 中国古代 观众 《精忠记》 王安石 演员 表现模式 下层民众
-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