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的来历
-
作者:霍德柱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王安石 文学作品 用法 秋思 流水 唐诗 阅读 画面感 精品
-
描述:这个“绿”字时很费了一番斟酌。其实,“绿”的这种用法在唐诗里已屡见不鲜了,如:
-
宋诗的成就和特色
-
作者:姚良柱 来源: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诗 “以才学为诗” 欧阳修 “以文为诗” 理趣诗 爱国题材 黄庭坚 中国古典诗歌 象思维
-
描述: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
-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
作者:张尹炫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苏诗 《石林诗话》 苏武 苏舜钦 黄庭坚
-
描述: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
-
宋诗的得失
-
作者:左万珍 来源:北京经济了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王安石 禅宗 议论入诗 表现手法 唐诗 诗人们 宋代理学 逻辑思维 古文运动
-
描述:宋诗的得失左万珍中国的百典诗歌,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高度的成熟阶段,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卓然耸立的高峰。由于唐诗的辉煌成就,使后人想要超越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鲁迅先生说:“一切好诗
-
关于宋诗
-
作者:胡明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研究 唐诗 钱钟书 江西诗派 江西派 黄山谷 欧阳修 王安石 学杜 文天祥
-
描述:又说:“陈三立是近代宋诗的代表作者,但他的《散原精舍诗》里实在很少可以独立的诗.”(1)——这些模仿的“宋诗”,不能“独立”的诗,当然
-
诗能吃吗?
-
作者:张玉庭 来源:初中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半山 早餐 杨万里 唐诗 杜甫诗 张籍 小诗 绝句 陆游
-
描述:如果说,有人把好诗当作早餐,你一定不相信。那么,请读一首小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诗句当早餐。”王安石号“半山”,“读半山”即读王安石的诗。
-
宋诗散论——谈宋人以文为诗、爱国诗及诗与画的关系
-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文为诗” 爱国诗 诗与画 现实主义 欧阳修 唐诗 诗歌创作 王安石 山水画 “诗中有画”
-
描述: 一 倘要谈宋诗,我们还得提一下它与唐诗的关系。因为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唐诗,宋诗便无所师承。但唐诗相对说比较容易谈,宋诗则不容易谈。你说唐诗成就大,人们没有争议;说宋诗成就大,人们就有争
-
浅谈宋诗中的形象思维
-
作者:孙文葵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象思维 唐宋诗 唐诗 古代诗歌 苏轼 古典诗歌 历史继承性 社会主义文化 王安石 欧阳修
-
描述:糟粕”,使新诗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
-
我心目中的苏轼
-
作者:许心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东坡 柳永 豪放词 王安石 欧阳修 密州 宋词 唐诗 学士
-
描述:景的主角就是苏轼,在文学长河中大放异彩、独树一帜的苏东坡,在北宋政坛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苏学士。
-
润州“海门”考
-
作者:高春华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省海门县 京口 唐诗 边声 吹角 惊起 建县 近海滨 王安石 文学研究
-
描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上,选进了两首李涉的诗。其中一首是很富有抒情意味的《润州听暮角》:“江城吹角水茫茫,回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而“海门”,诗选上却注为:“今江苏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