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25)
期刊文章(886)
学位论文(34)
图书(20)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4)
地方文献 (36)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270)
2013(146)
2012(192)
2011(270)
2010(199)
2009(163)
2008(122)
2007(67)
2000(27)
1994(27)
按来源分组
商丘日报(59)
中国市场(6)
嘉兴日报(5)
梅州日报(3)
音响改装技术(3)
吉林文史出版社(1)
中国农资周报(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
卫星与网络(1)
怀念恩师刘绍先生
作者:赵卫星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  名医  轶事 
描述:怀念恩师刘绍先生
发人深思的刘绍现象
作者:吕吉山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  董事长 
描述:,我从事了80年中医工作,现在是愈想愈心痛,真是死也不能瞑目啊!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我走后,你要写东西向上反映,让国家和政府部门尽快想办法……”为此,刘惠生从98岁老父亲刘绍的临终遗言谈到了我国民间名
宋朝举人要具备哪些条件
作者:马兵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朝  武举  兵法  免试入学  熟悉程度  提出建议  高级官员  策略  全国性 
描述:从宋朝开始,武举不只考武力,还要考"副之策略",即要求考生对时政提出建议或考察他们对兵法书籍的熟悉程度。王安石变法时,正式在朝廷设置"武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录取名额以百人为限。各地最高级官员可保送一名免试入学,其余
刘绍先生及其学术思想简介
作者:马文辉 白玉金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寒论  学术思想  三部六病  太阳病  半表半里  厥阴病  汤方辨证  辨证论治  十二经脉  少阳病 
描述:刘绍(1906年~),男,山西长治人。少年因家境贫寒,13岁才开始上学,但其天性聪慧,嗜书成癖,熟诵经、史、子、集。一次因染疫痢,久治不愈,乃感医道之艰深,及庸医之卑俗,遂立志从医,自学医技。刘老
罗会的“神人”生活
作者:许小轩 黄福平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南丰  南丰  面具  面具  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  永乐年间  永乐年间  国家级  国家级  表演  表演  江西  江西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技艺  技艺 
描述: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跳的舞蹈,傩祭源于史前社会的图腾崇拜,在商代形成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到了周朝时叫作"傩"。在漫长的二千多年中,"傩"寄托着人们趋吉避凶、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活跃于神州大地,在岁月中与时代交织,与艺术结合,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
文坛“星”王英琦
作者:蒋子龙  来源:安徽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太极拳  文坛  写作  女作家  武术  手榴弹  道观  功夫  生活 
描述:人们都道王英琦苦修多年了。她单身一人带着个小孩儿,还要奉养老人,据说每天只吃两顿饭,极少沾荤腥。无论春夏秋冬都在凌晨五点起床,练三小时道家的内丹功和太极拳,九点吃过早饭后读书写作……
质疑--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作者:陈长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豪强地主  中国古代  赋税制  桑弘羊    官营商业  《商君书》  王安石  《管子》  财政收入 
描述:质疑──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陈长华抑一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但是,自秦朝大一统以后,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大部重。搞商业官营,与其说是抑,倒不如说是重,其他重的例子
汤显祖卧薪与小玲殉戏
作者:汪文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剧中人物  杜丽娘  浪漫主义  死而复生  传奇  焦循  明代  真实情感 
描述:而复生,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出生入死的爱情。“如丽娘者,乃可谓有情之人!”“一灵咬住”便不肯放。这“情”确是人们真正的感情。汤氏写这个戏之所以自己也感动得卧薪痛哭,真正是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剧中人物,与剧中人物同欢乐共悲伤,同呼吸
从辟佛到护法的张英宰相
作者:戒毓 吕晨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宰相  护法  辟佛  禅学修养  代表性人物  王安石  新政 
描述:,早年沾染道风,中年开始向佛,禅学修养较高,与黄龙派禅僧交往非常密切,是北宋佛教最得力的外护居士。
“稍间”、“梢间”释义
作者:舒韶雄  来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金瓶梅词话  释义  说文通训定声  周礼  本义  堆放物  俞樾  梢端   
描述:"稍",《说文.禾部》:"出物有渐也。从禾,肖声。"本义为"禾末",《说文通训定声.小部》:"稍,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穀芒者有别。"《周礼.天官.大府》:"四郊之赋,以待稍秣。"俞樾《群经平议》卷12"周礼一":"秣字从禾从末,义即存乎声,谓禾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