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5)
报纸(130)
学位论文(17)
会议论文(8)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91)
非遗保护 (38)
红色文化 (31)
宗教集要 (4)
按年份分组
2013(21)
2010(31)
2004(13)
2003(3)
2001(6)
1998(11)
1997(6)
1995(5)
1987(1)
1983(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
戏文(3)
古典文学知识(3)
闽江学院学报(3)
戏剧艺术(2)
福州师专学报(2)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1)
戏剧杂志(1)
天天新报(1)
新闻晚报(1)
幽冥人生——中外鬼文化摭谈
作者:宁宗一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摭谈  文化意蕴  鬼魂  鬼文化  《论衡》  民间文化  传奇剧 
描述:疑惑,这世界究竟有没有“鬼”?有些什么样的“鬼”?在遥远的中国古代哲学界和西方的先哲的笔下,对鬼的理解就存在着种种分歧.即使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王充就推出《论衡》这样无神鬼论的巨著,但他并未能说服一切有鬼论者,及
“上”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中西浪漫主义剧中的情与理(《牡丹亭》与《欧拿尼》比较)
作者:徐顺生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西浪漫主义剧中的情与理(《牡丹亭》与《欧拿尼》比较)
因情成梦,因梦成: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虚拟  写意空间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神韵美"。
漫谈中国古代剧中爱情的嬗递性
作者:邓宇英  来源:郴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爱情  杜丽娘  《西厢记》  《牡丹亭》  《桃花扇》  侯方域  柳梦梅  汤显祖  张生 
描述:剧中爱情的嬗进性.
说“游”解“”——中国古代文艺中的“游戏说” 笔记
作者:张未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戏说  戏曲小说  审美方式  程式化  古代小说  文艺观  戏剧  艺术审美  虚拟性  汤显祖 
描述:在西方,将艺术和游戏这两种旨趣很不相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首先是康德,其次是在席勒、斯宾塞那里发挥成著名的“游戏说”的艺术理论。“游戏说”的出现震动了受模仿论以及后起的浪漫派理论支配的西欧艺术理论界,英国美学家
才华横溢 本色率真——汤显祖的写、做人与为官
作者:李玫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率真  剧作家  《牡丹亭》  传奇  本色  人性美  世界范围  读者  人文精神 
描述:才华横溢 本色率真——汤显祖的写、做人与为官
〈宜黄县神清源师庙记〉解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清源师 
描述:顯祖說「情」是藝術行為的原動力,戲曲和音樂舞蹈一樣都是「情」的產物,所以才有神奇的創造功能和感人力量。戲曲一道能開啟人情之大竇,所以能使人快樂地接受教化。湯顯祖考察了戲神清源和田竇將軍的來歷,考察了明代戲曲聲腔演變的史實,闡述了戲曲藝人修養之道。本文力求對以上各方面作出較為切實的解析。
宜黄神清源祖师庙的遗存与发见
作者:章军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清  神清  广昌县  广昌县  祖师  祖师  遗存  遗存  戏台  戏台  明代戏剧  明代戏剧  乾隆年间  乾隆年间  祭祀  祭祀  汤显祖  汤显祖  神龛  神龛 
描述:清乾隆年间的古戏台.恕笔者拙见,这是目前发现的国内唯一专门供祭"神清源祖师"且规模最大的神庙,且有戏台联结供祭的形态.
汤显祖《宜黄县神清源师庙记》解读
作者:苏子裕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海盐腔  临川四梦  戏曲理论  北杂剧  宜黄腔  神清  弋阳腔 
描述:汤显祖以其光辉剧作临川四梦成为我国明代剧坛的标志。他既编撰剧本,又躬践排场,执导执教,甚至为戏班安排上演剧目和演出事务,与艺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在进行戏曲创作实践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戏曲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