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59)
报纸(506)
学位论文(87)
图书(85)
会议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58)
地方文献 (100)
文化溯源 (13)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224)
2013(182)
2009(229)
2007(218)
2004(109)
1996(103)
1989(60)
1988(76)
1985(55)
1980(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3)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8)
小说界(4)
当代学生(2)
中华遗产(2)
新天地(1)
北京文学(1)
上饶师专学报(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黑龙江青年(1)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作者:杨晓苍  来源:小学生之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宋仁宗  二十年  欧阳修  文学家  宋王朝  京城  北宋  世纪 
描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红杏尚书”和他的杏花词
作者:饮冰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祁  晏几道  陈与义  河南  语言  翰林学士承旨  陆游  《新唐书》  欧阳修  艺术欣赏 
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对杏花似乎有一种特殊感情,如孔子讲学的地方,被誉为“杏坛”;用来称颂医家,叫“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出好酒的地方则叫“杏花村”。晚唐诗
荆公毁稿
作者:冯守富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草稿  宋代诗人  书室  文章写作  记忆力  宋人轶事汇编  写文章  欧阳修  参知政事 
描述: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谒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趋出,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始复邀入座,语久之,问:“贡父近为文乎?”贡父曰:“近
论北宋儒家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
作者:石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儒者  王安石  开创性研究  注重实际  “实”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李觏  学观点  欧阳修 
描述:中国实学是深深地植根于培育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的一朵鲜花,她在百花争艳的学术领域中,以独有的魅力,享誉东方各国。时至今日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实学的基本观点,正在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为了弄清源流,需要认真研究宋代儒者对实学的开创性研究。北宋儒者面临的社会环境...
与醉翁亭对称的醒心亭
作者:吴新雷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滁州  宋代  散文  史书记载  宋仁宗  乐之 
描述:大家都知道宋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而且百读不厌,但却忽略了与《醉翁亭记》相互映发的对应名篇《醒心亭记》。所以本文要特加推介,表而出之。据史书记载,欧阳修在宋仁宗庆历五年
唐宋八大家与《史记》
作者:俞樟华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  韩愈  太史公  欧阳修  归有光  刘熙载  王安石 
描述:唐宋八大家与《史记》
细心出精品——《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序
作者:傅璇琮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校注》  文钞  《师说》  柳宗元  古籍整理  王安石  苏轼  学术价值 
描述:《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是由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海夫教授主编,并邀约西北大学、陕西师大、三秦出版社等单位二十余位学者共同合作,经过五、六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字数近六百万、颇具规模的古籍新注本。令人惋惜的是,当各位学者初稿写就、统一定稿之际,高海夫...
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
作者:石训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实学思潮  理论支柱  范仲淹  实际效果  李觏  欧阳修  哲学范畴  信念  宋代学术 
描述: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石训宋学是中国宋代学术思想的总称。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学派林立,人才辈出,而且创见多影响大,不愧为精华荟萃。学界过去对理学、气学、心学研究很深,成果也多;近几年,中外学者已注意到其中的实学思潮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丛书》总序
作者:王运熙  来源:书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散文创作  古文运动  欧阳修  柳宗元  魏晋南北朝  王安石  苏轼  唐顺之  散文发展史 
描述:合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开端。明代中期,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一批文人出来,大力推崇并学习以八家为主的唐
“唧唧”应是蟋蟀的鸣叫声
作者:周世伟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鸣叫声  木兰诗  古诗十九首  中学语文  蟋蟀  织机  欧阳修  注解  不准确  严羽 
描述:是“蟋蟀”。宋朝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句,《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句,均是指蟋蟀的鸣叫。有人认为“唧唧复唧卿”中的“唧唧”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