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9)
报纸
(21)
会议论文
(11)
图书
(10)
学位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才乡教育
(130)
历史名人
(83)
按年份分组
2013
(8)
2012
(11)
2011
(6)
2007
(4)
2006
(7)
2004
(6)
2003
(10)
1999
(20)
1993
(2)
1992
(3)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3)
学苑教育
(2)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1)
中学生
(1)
重庆社会科学
(1)
荆门大学学报
(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皖西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儒家
别号
南宋
唯心主义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倡导
南宋理学
初中
忧国忧民
史书记载
正人心
天理
江西省
特级教师
儒学
公元
后学
吕祖谦
四句教
君子
1193
人性论
山东大学学报
宇宙论
对象论
大宇宙关怀意识
吾心即是宇宙
太极
古代哲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荆门象山】搜索到相关结果
169
条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陆
象山
:[陆九渊]
作者:
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现代
现代
新儒家
新儒家
描述: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陆
象山
:[陆九渊]
试论陆
象山
的散文风格及其影响
作者:
姜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散文风格
象山
先生
汤显祖
叙事散文
艺术特色
王安石变法
《项脊轩志》
独特风格
归有光
描述:
试论陆
象山
的散文风格及其影响□姜陆
象山
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散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不琢奇巧,正大纯粹。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既有韩愈、欧阳修的散文遗风
陆
象山
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作者:
艾幼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
陆
象山
陆九渊
怀疑精神
个性差异
“心”
“六经皆我注脚”
个性发展
独立自主
天赋素质
描述:
陆
象山
的“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贵溪
象山
原名禅师山辨
作者:
朱永龄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象山
先生
天山
贵溪
原名
禅师
任继愈
云台山
范寿康
描述:
讲学。淳熙十五年戊申,先生五十岁,在山间精舍。易应天山名为
象山
,学徒结庐。 (《
象山
先生全集》卷三十六《年谱》)笔者认为,《年谱》系陆九渊之后人、门生所编,是他们的语言;《年谱》谓
象山
原名“应天山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柒
象山
书院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苑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书院
陆九渊
江西省
南宋
贵溪市
中国古代
创始人
著名
象山
先生
程朱理学
描述:
象山
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
象山
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1139
刘辰翁未登陆
象山
之门考
作者:
李超
来源:
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辰翁
登陆
象山
之门
顾嗣立
吴澄
描述:
刘辰翁生平中"少登陆
象山
之门"一说的材料来源,学界始终没有弄清楚。其实此说最早出现于顾嗣立《元诗选》三集甲集"须溪先生刘辰翁"小传,顾嗣立作出这样的判断实际上是他对元人吴澄一篇序文的误读。
象山
心学与老子思想之辨异
作者:
吴兆军
杨国祥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老子
心学
道
自然
描述:
象山
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以“自然”作为参照,二者的哲学本质、形态、属性、功能和旨趣都迥然有异,总体而言,
象山
心学以儒家思想为宗,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老子思想为道家
陆
象山
“心”、“理”,关系新释―从阳明评
象山
“只还粗些”出发
作者:
田超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心即理
心即理
宇宙整体
宇宙整体
描述:
、“理”关系上动态流转、圆融复一的特质。不应机械化解读“心即理”,而要从文意脉络来理解之。
陆
象山
并未否定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存在和变化
作者:
余雪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
道
理
理
本
本
末
末
始
始
终
终
无穷
无穷
描述:
陆
象山
以“心”为观察、探索宇宙的枢纽.承认客观世界及万事万物的物质变化,即“道”和“理”,顾之则吉,逆之则凶。客观的物质变化,加之不可,损之不可,改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
从“太极辩论”剖探陆
象山
晚期思想的道家倾向
作者:
王冰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陆
象山
朱熹
朱熹
太极辩论
太极辩论
道家倾向
道家倾向
描述:
雨祷雪活动看,陆
象山
思想上的道家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