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6)
报纸(170)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12)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7)
地方文献 (54)
非遗保护 (18)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80)
2013(30)
2012(33)
2009(55)
2008(28)
2007(16)
1997(11)
1996(6)
1992(2)
198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
闽江学院学报(5)
中国戏剧(4)
东营日报(3)
羊城晚报(3)
人与自然(1)
民族艺术研究(1)
人文杂志(1)
诗歌月刊(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
巧研未墨与汤翁::评邹自《汤湿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文学创作  《汤显祖综论》  书论  《牡丹亭》  邹自 
描述:巧研未墨与汤翁::评邹自《汤湿祖综论》
刘绍唐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以一人而敌一国 千仞足垂千秋─
作者:胡志伟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唐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以一人而敌一国 千仞足垂千秋─
文学巨匠诞生的历史必然:评邹自《汤显祖及其“四梦”》[1]
作者:许怀林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邹自  汝芳  文学家  世界文学史  临川文化  知识体系  激进思想  儒家经典  高尚人格 
描述:,与激进思想家李贽有交往,在丰厚的儒家经典、诸史百家知识体系中,承继了"学以为己"、"修身"、"明德"的优良传统,养成了端正做人、公直处世的品格节操,遇事唯理是求,坚守道义,不阿附权势。他顺着时代的要求,读书应举,然而科
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沙恭达》与《牡丹亭》
作者:陈玉辉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东方戏剧  杜丽娘  女主人公  剧作家  沙恭达  柳梦梅  爱情  戏剧史  代表作 
描述:《沙恭达》与《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前者产生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之间,乃古印度最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印度诗神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杰作
毛泽东初读的《共产党宣言》应是章龙译本
作者:陈家新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者  黎锦熙  陈望道  亢慕义斋  英语专业  初读  译本  马克思著作 
描述:毛泽东初读的《共产党宣言》应是章龙译本
爱情之道 止于至善——赏心乐事《牡丹亭》与悲情伤怀《
作者:张林 刘须明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观  爱情观 
描述:都有其现实意义。
昔人已乘黄鹤去——郭布·润麒和他的几位皇亲国戚
作者:邹玉华  来源:英才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溥仪  传奇色彩  黄鹤  疑难病症  格格  皇后  饥饿  皇帝  福晋  摩托 
描述:采访郭布之前,对他已小有了解:曾经声名显赫,他的姐姐婉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妻子韫颖是溥仪的妹妹三格格;80有余的他骑摩托乍仍如翩翩美少年般潇洒、稳健;还有他神奇的“郭氏疗法”,曾医治好无数疑难
天一阁藏《明史稿》之《汝芳传》初探
作者:陈时龙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史稿》  《明史稿》  汝芳  汝芳  万斯同  万斯同  天一阁  天一阁 
描述:当出万斯同之手.然而,从同卷传主姓氏看,该传却还保留着明史编纂初期拈题分纂的特点.由这种内容上的成熟与体例上的幼稚,笔者推测天一阁藏<明史稿·汝芳传>当是万斯同在审核分纂官所纂初稿时因不满意
《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起草者应是鲍
作者:张寿春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独秀  瞿秋白   
描述: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和分析,1927年7月3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具有严重右倾错误的<国共两党关系决议案>,由陈独秀或瞿秋白起草的说法均不可信或难以确认,而是由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廷起草的.
史蒂芬.奇:服务业应是中国经济转型着力点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财经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务业  出口导向  消费导向  中国经济转型  增长模式  就业  通胀  规划  中国政府  第三产业 
描述:%。然而,在中国连续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的就业增长却不足1%,远低于印度、印尼、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 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中国依赖于通过经济高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而以出口